长效干扰素肝病亮绿灯

标签:

【大纪元10月8日讯】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从单用α-干扰素到复合干扰素,再到联合用药,频繁的肌肉注射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的痛苦,也给医护人员带来麻烦,而且,治疗效果并不太令人满意。

  日前,一种只需每周给药一次,即可获得满意效果的干扰素已经于2003年6月底在国内上市。这种干扰素为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它是将α-干扰素与聚乙二醇分子连接起来构成的分子形状,分子量为4.0乘10的4次方,分子为分支状。当干扰素分子聚乙二醇化以后,聚乙二醇分子就在干扰素分子外面形成一个分子屏障,降低其免疫原性,保护其免受酶的分解。体外研究证实,α-干扰素结合的聚乙二醇分子越多,分子量越大,可延长其半衰期。聚乙二醇干扰素吸收进入血液后,代谢速度缓慢,半衰期(药物分解期,俗称“药效”)为40~100小时,而普通干扰素仅为4小时左右。在用药168小时后,聚乙二醇干扰素仍能维持较高的血浓度,因此可以每周1次给药,故称之为长效干扰素。

  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显示,155例患者,均为抗HCV、HCV RNA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LT升高,无肝硬化。聚乙二醇干扰素共分3种剂量,即45、90、180和270μg,每周1次注射。对照组为普通干扰素α-2a 3MU、每周3次注射。共治疗48周,随访24周。以HCV RNA阴转作为主要的病毒学应答指标。在治疗12周时,普通干扰素组HCV RNA阴转率为17%,45、90、180、270μg的聚乙二醇干扰素组则分别为20%、55%、76%、60%。在48周治疗结束时,聚乙二醇干扰素4个剂量组的HCV RNA阴转率分别为30%、40%、62%和60%,而普通干扰素组仅为19%。

  然而,聚乙二醇干扰素也存在副作用,同普通干扰素类似,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少数可有精神症状等。

  但科研人员相信,将聚乙二醇干扰素与病毒唑合用,有可能使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一份国外内部资料显示,治疗结束时的HCV RNA阴转率,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组为50%,聚乙二醇干扰素加病毒唑组为81%。该结果显示了聚乙二醇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应用的良好前景。@(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吃什么可以去除黑斑?
成龙今晚出席新片“免死金牌”首映会
亚洲疾病 B肝22秒夺一命
胆固醇高就一定要吃药?注意他汀类药物有这种副作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