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彤:一元领导和多元市场的矛盾

——评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市场的决定

鲍彤

人气 14
标签:

【大纪元11月12日讯】
一、共产党领导的市场有“完善”之可能吗?
二、“诸多制度性障碍”没有一条不是党的领导搞出来的
三、一元领导和多元市场能水火相容吗?
四、恐怕需要建立“现代党权制度”
五、这个《决定》的优点和缺点
六、余论:对一党专政的知足和知不足

一、共产党领导的市场有“完善”之可能吗?

中国共产党喜欢把它所占有的一切东西,不管是什么东西,统统取个名字叫“社会主义”。

它的第一代核心以为:用国家的名义,叫几亿劳动力按照共产党制定的计划干活,就能大跃进,就能压倒苏联,就能超英赶美,就能天下第一;因此之故,它宣布:社会主义就是国有化加计划经济,这个东西能够救中国,中国经济应该叫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种体制,搞了二十多年,非常听话,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想大干快上,它向农民伸手,要人要钱要粮;想甩掉包袱下马,它冻结工资,叫城里人上山下乡;想以粮为纲,它不惜毁掉草原;想大炼钢铁,它忍心把稻谷撂在地里霉烂;想“放卫星”创造奇迹,它能把牛皮吹上天,能不顾人死活把农民的口粮夺过来交“公粮”;毛主席想缴什么“学费”,它总能叫老百姓出多少学费。总而言之,这个以国家为主体、以计划为手段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棒极了,能够虽然保证但毛主席永远能够随心所欲,直到发动全国停产停课,开辟继续革命的新纪元。这个种体制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完善,完善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对领导总是百依百顺;第二个特点是无能,使全社会麻木瘫痪,奄奄一息。还有一个好处,尽管老百姓倒在崩溃的边缘呻吟,喇叭里唱的依然是感激涕零的赞歌:“毛泽东,爱人民,它是人民的大救星……”

共产党的第二代核心认为,毛泽东很伟大,必须肯定,否定不得;主要的问题出在计划上,也许还有一些问题出在国有制上。因此,可以不搞,计划经济可以改为搞市场经济,一部分国有企业也可以变成私有企业。毛泽东的门徒们问他道:这算社会主义吗?他高挂免战牌,宣布不争论。邓小平有个基本估计:把中国经济从毛泽东的枷锁下解放出来,生产一提高,全国就稳定。他有一条必须死守的底线:中国的市场必须永远归共产党领导,也就是永远贴“社会主义”的商标签。不需要说出来的因果关系是:只要市场捏在党的手里,党就永远是最大的受益者,全党就能凝聚为同生共死的利益共同体;只要党内不出问题,党的地位就固若金汤,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三代核心继承的就是这个衣钵。没有料到的是:党的领导代替了市场规则和价值规律;想发大财的资本家纷纷向党“寻租”;“寻租”的机制不是优胜劣败而是劣胜优败;每日每时都在刺激和诱惑越来越多的人向腐败和黑暗倒退;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贫富之间的鸿沟迅速形成,疯狂扩大;弱势群体的愤怒无法平息;随着党内暴发户雨后春笋般推陈出新;和分赃不均,勾心斗角,权力内部的裂痕和斗争与时俱进。于是,不能不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任务。

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三中全会作了一个“完善市场”的决定,其中指出“党的领导是顺利推进改革的根本保证”。问题在于,共产党领导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完善”之可能吗?这种体制,是党的领导所能“完善”得了的吗?我现在提出问题,下面作些粗略的分析。

二、“诸多制度性障碍”没有一条不是党的领导搞出来的

三中全会《决定》的第一章第一节明确指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把“障碍”提到“体制性”的高度,是有勇气的表现。到底存在着有多少体制性障碍?它没有统计,不过,可想而知,这个《决定》后文所列举的各种老大难–包括:腐败,不透明,市场主体法律地位不平等,法律不起作用,权力机构没有制衡机制,职工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行政壁垒,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等等–不可能不在其内。

不过《决定》不肯明说这些体制性障碍到底寄生在什么体制之上,从而成为“体制性障碍”的。我想应该实话实说,所有这些障碍它们统统都是一党专政的产物。市场的领导权在共产党手里,“寻租”就是寻权,说到底就得寻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现为权力和利益的普遍联系和全面依存。一人有权得道,鸡犬发财升天,是明摆着的证据。在全国各地高高低低各种层次上,这是每日每时都在重复亿万次的现象形态。别的国家也有腐败,但中国的一切大腐败分子,个个都是由久经考验的特殊材料制成的,统统经由中共各级党委组织部特别是中央组织部审查合格。中国以外别的国家也有黑箱作业,但中国的黑箱是由大小领导党国亲手贴上封条、永远不准彻底揭开的的党国机密。中国的权力没有制衡,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为党的核心个个第一名害怕制衡、,反对制衡的人,正是党的核心自己。既然实行一党专政,法律的地位只可能存在于党的领导的鞋子子底底下。领导的利益、立场和感情,决定了市场主体不可能平等。三个代表是工人农民命中注定的代表,要是别人胆敢为工农请命,想必是篡党、夺权、危害国家的颠覆分子。天天坚持共产党领导市场的制度,一切制度性障碍就天天有恃无恐,天天盘踞在“社会主义市场”头上。

至于所谓行政壁垒,行业垄断,地区封锁,更是党的领导的合法职特权和拿手好戏。除了党,谁都没有资格、没有本事搞那些庞然大物。每一座行政壁垒,都是党用政府的名义建立起来的。每一种行业垄断,都是党组或党委作出决定通过决议建立起来的。每一处地区封锁,都是靠省委、市委、县委、乡党委当后台的。这是公开的,不是秘密的,只有傻瓜才以为能把别人蒙在鼓里。

中国通过改革建立起来的市场,是只改经济、不改政治的产物,存在着“诸多体制性障碍”不足为怪。奇怪的是《决定》中有三句非常精彩的话。一句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令人真不知道是赞美还是讽刺。另一句是早已念破了嘴皮的空话:“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令人叫人弄不清楚知道是愿意想痛改前非还是下决心搪塞到底。最有意思的一句话:“党的领导是顺利推进改革的根本保证”,这是第十二章第四十节的标题,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清楚了:原来中共中央决心依靠一党领导的保证,去顺利解决一党领导的顽症,以达到去完善一党领导的市场之目的!真不知道这算缘木求鱼还是火上加油。

三、一元领导和多元市场能水火相容吗?

毛泽东喜欢研究矛盾。请允许我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重大课题发点议论。

市场不同于军队。军队需要一元化,万众一心,一个目标,一面旗帜,一个统帅,一呼百应,“团结如一人”。市场则不然。市场天生是多元的。自买自卖的“一元市场”,是异想天开的荒诞,不知道千年神话滑稽小说里有没有这种记录。要做买卖,做交易,非但少不了买方和卖方,甲方和乙方,而且各方都必须有可供自由选择的对象。多元是市场的本质属性。市场的主体是多元的,必须各有各的权力,只能各谋各的利益。市场各个主体之间的一切合同和协定,以及市场运行的一切规矩和准则,都只能在买卖双方之间、以及卖者中间之间、买者中间之间,在平等而且自愿的竞争和协商中间,才能形成,才能实现。谈得拢,成交;谈不拢,拉倒。强迫和掠夺是战场行为,领导和服从是官场行为,只有平等自愿的协商和竞争才是市场行为。

这些常识,古今中外做过生意的人个个都懂,可惜中国“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的总设计师不大懂。他带过千军万马打过仗,做过至高无上的官,领导过反右派之类的大斗争,唯独好像没有做过生意,他的市场实践恐怕几乎经验等于零。他按照军队模式和官场模式设计了一个市场,在市场头上加了一个绝对权力,即共产党领导,把这样的市场命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信心十足:四个坚持,继承了毛泽东的力量;允许人们下海发财,又补救了毛泽东的致命伤。在他眼里,共产党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应该是最好的一对一对。没有料到的是遇到了一元领导和多元市场这个水火不相容的矛盾。

毛泽东年轻的时候,在长沙郊外玩耍,看到老鹰在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万类霜天竞自由”,心里油然泛起无限的失落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后来,毛泽东承袭并大大扩展了蒋介石一党专政的事业,达到掌握了“党主沉浮”的绝对权力境界,他的心情舒畅了,但只要有“党主沉浮”在,“万类霜天”就“竞”不了“自由”。这一对生死矛盾,别说第二代、第三代,恐怕十八代也无可奈何。

“难道价值规律不在主沉浮吗?难道法律不能主沉浮吗?为什么党的领导不能主沉浮?!”恕我直言,道理很简单:因为规律和法律是“无生物”,是死的,这些死东西,会失效,但不会腐烂;而党的领导不是死的,不是“无生物”,它是“生物”,会腐烂,何况它还有无敌于天下世无双的绝对权力,与时俱进的雄心和美梦,不可决不动摇的立场遏制的七情六欲举。世界各国的市场,都不在政党领导之下。共和党,民主党,保守党,工党,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哪一个政党有过领导市场的记录?把政党强加到市场头上,是邓小平的大发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大特色。中国的市场之所以不“完善”,与其说少了什么东西,不如说多了一个东西–多了一个“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四、恐怕需要建立“现代党权制度”

市场一旦没有共产党领导,会不会天下大乱?我想不必杞人忧天,恰恰相反,中共中央在《决定》中所列举的”诸多体制性障碍”,即中国市场的一切老大难,都可以紧跟一党专政,一个一个退出中国市场。到了那个时候,”完善”中国市场的条件就成熟了。

无权领导市场的共产党,会不会”下岗”?我看不会。美国的政党,英国的政党,日本的政党,都不领导市场,都没有”下岗”。中国共产党自己,姑不说它1953年到1978年如何一股劲儿消灭市场;就拿1921年到1949年来说,整整二十八年,无权领导市场,它”下岗”了没有?难道它当初发动革命的目的,就在于创造条件把市场抓到自己手中?

那么,共产党是不是应该像中共中央《决定》中所说的那样,”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比如说,”党管大事”,”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等等呢?我想,方式改不改倒在其次,内容非改不可。”党管大事”这种领导”方式”太厉害,万万要不得,因为不符合宪法。宪法第二条明明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倘若”党有权管大事”,那么,大权力,大财富,大合同,大利润,岂不统统应该奉送给党去管,中国共产党岂不成了全世界大而又大的大资本家,?倘若一切大权大利属于共产党,老百姓口袋里还能剩下什么?修改以后的宪法,难道可以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大事属于党”?”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这种执政”方式”也要不得不妥。中国的冤假错案占世界第一位,都是按照党管的意志定案的。另一方面,中国的贪官,从政治局北京陈希同,到人大常委广西成克杰,哪一个贪官不是在党管出的重用下腐败来的?中国从红色变成黑色的资本家,包括从厦门赖昌星,到和上海周正毅,哪一位奸商不是在党的栽培下发财管出来的?政府干部必须归党管,市场人才又必须归党管,是谁给了党的组织部这么大的权力?是毛泽东给的吗?是邓小平给的吗?是三个代表给的吗?我认为,三个代表显然无权管别人,但是它确实有权管自己–能把共产党内的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管住,就是功德无量,全国老百姓一定求之不得,一定会谢天谢地。

共产党不领导市场之后,还有什么工作可作?其实用不着发愁。现代文明世界一切合法政党的工作,不论执政党还是和在野党的工作,中国共产党都有权做;中国一切民主党派的工作,共产党虽然算不上民主党派,也不妨努力学习学习。何况中国共产党还有自己几件责无旁贷特别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完成,比方说,欠了老百姓这么多的”学费”应该怎么办?编了这么多颠倒黑白的神话应该怎么办?制造了这么多冤假错案应该怎么办?何谓自我批评?按照毛泽东的经典定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显然应该是它最严肃的正业,别人无法越俎代庖。

《决定》说,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好极了。根据中国特色,恐怕还得”建立现代党权制度”,作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前提。否则的话,党的就是党的,不是党的也是党的,不清不楚,搞不好的。

五、这个《决定》的优点和缺点

有人问我,中共中央这个《完善市场决定》有没有优点?

我回答,优点有许许多多,而且是很大的优点。可以作这样的估计,这个决定,集中了中共中央能够承受的一切提法,体现了党领导下的理论界的当前最高水平。许多意见是正确的。”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是正确的,”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是正确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诺言是好的,”保护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的诺言当然更是非常之好的。既然”涉外经济管理”可以”透明”,涉内管理的透明自然更不待言。诸如此类,都是优点。

至于缺点,其实只有一个:没有分析过去和当前各种”体制性障碍”的总根源,没有指明铲除取消一党专政是完善中国市场的唯一出路。

上次在评论三中全会重要不重要的时候,我说过,”公报有个小小的缺点,没有说这次全会对中国市场经济的病状作了什么分析,没有说现在中国市场的症结到底在什么地方。””公报里看不出小小的什么分析。”当时中共中央的《决定》尚未发表。现在《决定》发表了,看,来我对《公报》的批评是错误的。因为这个缺点不应该由《公报》负责,而应该由《决定》负责,应该由三中全会负责。–三中全会不作分析,《决定》里边没有分析,你叫《公报》怎么分析?

必须指出当然,上述缺点这绝对不是中国的经济界和理论界的责任。据说虽说制定《决定》过程中曾经深入广泛地征求过许多有实践经验内行和饱学之士的意见,但是,像取消一党专政这种意见,中共中央自己不提出来,别人谁敢提出来?别人能告诉你”这是制度性障碍”,已经是胆大包天不容易了;至于到底这是什么制度造成的障碍,人贵有自知之明。总而言之,经济界和学术界已经揭露了不少现象,提出了不少问题,尽了责任,难能可贵。现在的球,掌握在政治家手里,看政治家准备怎么办。

中国的市场能不能实现有没有”完善”的希望的理想,取决于政治家舍得不舍得对自己的瘤子一党专政这个肿瘤动手术。舍得开刀,就能完善。什么时候开刀,什么时候完善。永远不开刀,永远完善不了。在一元领导越”加”越”强”的条件下,多元市场的命运势必越来越糟。–倘若增加这样一些内容,《决定》就经得起考验了。

六、余论:对一党专政的知足和知不足

考察中国的市场体制时,我一再谈到一党专政。这不是由于我对这个东西有兴趣。相反,我宁愿谈些更有意思的事情。可是中国的市场,偏偏是个因受一党专政支配而变态的市场;本质如此,迫使任何人都无法撇开政治原则来认真探讨中国的经济体制。所以我的主张干脆只有一句话:丢掉一党专政,完善的市场就能在中国出现了。

有人教育大陆人要忆苦思甜,说:你们现在的生活,虽然比台湾差得多,但比饥寒交迫的毛泽东时代好得多;一党专政下的市场已经够好的了,应该知足了。是的,毛泽东把中国人的两只手都捆了起来;邓小平只捆住你一只手,放开你另一只手。跟毛泽东时代比,中国经济确实上去了–是哪一只手搞上去的?是捆着的手搞上去的,还是放开的手搞上去的?要是捆着的手能创造奇迹,似乎应该把放开的手重新捆住才能活得美满。可是,明明不是共产党而是老百姓自己用被放开的一只手在创造奇迹,凭什么叫被一党专政捆着的那只手感激涕零,知足常乐?

何况,”捆住一只手,放开一只手”,是个不确切的譬喻。更确切的是,几亿农村居民不仅被捆住了手,而且被捆住了脚;几千万下岗工人非但被捆住了两只手,而且被摀住了嘴巴。说到知足,真的,长袖善舞的腐败分子才应该在这个腐败的乐园里知足。当亿万人被捆住一只手的时候,腐败分子却个个都有十只手,这只手”寻租”,那只手”批租”,这只手申请,那只手下令,这只手封锁,那只手垄断,这只手证明,那只手宣判,这只手上台,那只手下海……他们才应该知足!是一党专政放开了老百姓的一只手去创造财富供他们占有,又捆住了老百姓的另一只手方便他们为所欲为,才使他们自己的十只手得以挥洒自如,心想事成。但是腐败分子没有住手,没有知足,仍在继续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要求”党管大事”,”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连已经发了大财的人都不愿意知足,被捆住手脚的人敢知足吗?

五六十年前,国民党搞一党专政,搞得人人摇头:老百姓摇头,共产党摇头,连罗斯福、华莱士、杜鲁门、马歇尔也摇头。后来,国民党到台湾以后,开始觉悟,顺应民意,跳出了作茧自缚的泥坑,进步了。这是台湾步入现代社会的契机。摆脱一党专政以后的台湾老百姓,有钱,有自由,活得比大陆好。六十年前,搞专制的国民党,不如讲民主的共产党;现在不同了,搞一党领导的共产党,不如取消报禁、党禁的国民党。姑且不说文化大革命,不说天安门,不说冤假错案,不说人权,只就市场而言:共产党现在对市场的超经济干预,就远远超过了六十年前的国民党。无怪乎共产党的腐败,也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国民党。因此,不提”完善”市场则已,真有”完善市场”之心,就不应该讳疾忌医,回避一党专政。

一党专政,腐败自大,同饮鸩止渴一样,是自杀行为。国民党十年前就觉悟了。对一切真的为共产党未来的前途(而不是为某人眼前的特权)着想的人,唯一的救党之路也只能是跳出一党专政的泥坑。

转自RFA(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鲍彤﹕三中全会不知道算不算一次重要的会议
鲍彤:中国有了太空人意味着什么?
孙丰:鲍彤先生,你知道“什么是共产党”吗?(上)
鲍彤:再谈中国有了太空人意味着什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