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特展

“人命至重 有贵千金” 医药图书特展

font print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谢亚晴╱台北-日本采访报导]故宫博物院(台北)之“人命千金—院藏古代医药图书特展”将展到十二月底,院方表示,院里收藏之古代医籍涵盖层面颇广,希望民众可以从史料中看见古人对生命的尊重及蕴藏的活力。

曾任国立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主治医师、目前定居日本的邵晓东医师表示,中国古代藏有许多精华,例如中医,博大精深的内容,足以让人学习一辈子。

他指出,在中国首本医书《黄帝内经》就已说明经络存在,并详加解释。此书是讲述经络与针灸最权威典籍。

邵晓东说,中医最刚开始主要医治手法是针灸,毋需花用大量金钱与配件,只需几根针就可使病患痊愈;至于使用草药,“那是后来的事儿了”。

关于台湾中医界所热门探讨的马兜铃酸事件,他表示,有的植物具有性质不同的毒性,中医在开方时,多半会加上甘草以解毒。

邵晓东指出,中医配药并不如一般人想像的简单;《黄帝内经》以后的医学书籍虽已详细讲述方剂配制,但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亦即针对个人病源与临床症状开出药方;即使同一种病情,也要针对人的不同年龄与身体状况调整药量与药物品种。

“中药制法有严格规定,”邵晓东以有毒的植物为例,这种植物定以炮制去其毒性,才能使用。中医得视方剂组合灵活运用,才会有最佳疗效,并非按古书配方就一定药到病除。

● 本次特展展出书目

<font=red>东汉‧佚名《黄帝内经》
约完成于东汉之际(约西元二世纪),书中内容假托黄帝与臣子岐伯、雷公对话,故名为《黄帝内经》。从基本中医理论、病情描述、诊断治疗,一直到养生、针灸皆有。内容主分为《素问》和《灵枢》,后者主讲经络。

<font=red>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东汉末(约西元三世纪),疾疫流行,张仲景家族二百余人十年内死去三分之二,主症为伤寒发热。仲景伤痛之余,发愤著书,写成《伤寒论》一书。此书为中医方剂开山始祖。张仲景所创之方剂,至今仍广为医家应用。

<font=red>隋‧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
隋朝(公元605-617)太医巢元方以历来医家对病源探讨、病症描述着成此书。全书约有一千七百余种证候,是现存第一部论述病因证候学的专书。

<font=red>唐‧孙思邈之千金方
孙思邈约于公元652年完成《千金方》一书,取“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之义,内容包括妇、儿、内、外、五官各科,总计232门,5300余方,是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晚年又着《千金翼方》加以补充。他特别强调医德重要性,认为医者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有救苦之心,平等对待所有的病人,阐明医学教育的第一境界。

<font=red>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武林钱蔚起刊本
李时珍(公元1518-1593)有系统的记述各种药物知识,并同时保存大量古代文献,是世界药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曾先后译成多国语言,在国外引起相当的关注。

<font=red>唐‧李勣等奉敕撰《新修本草》╱日本影古钞本
此书为中国史上首部官方修定、颁行药典,共收药物850种。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尤其吸收不少外来药物,如龙脑、安息香、胡椒等等,显示其时中外文化交流之繁盛。颁行后,很快传入日韩两国(现今日本仍存有唐天平三年仁和寺写本),院藏此卷即是日本江户时期据该写本影钞而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1月5日讯】(法新社芝加哥四日电)美国医药协会在五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刊物中,登载最新医学研究报告指出,具有典型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少年,到了三、四十岁,心脏病发作的概率非常高。研究指出,少年期有体重过重、高血压以及LDL胆固醇(即坏胆固醇指数偏高)等问题者,到了三、四十岁时,容易出现动脉增厚现象。
  • 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发现一处距今四千多年史前村落遗址,大陆专家说,此遗址是宝墩时期小型村落,这为研究成都平原史前文化提供新的证据。新华社今天报导,遗址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区附近,面积约一千五百平方公尺,发现磨制石器、墓葬和房屋遗址,遗址灰坑中找到石斧、石锛和狩猎作战的石箭镞,做工非常精细。
  • 五种含马兜铃酸中药材遭禁用,“中药管理使用”成为热门话题,有别于国内讨论主题,国际东洋医学会今天在台北荣民总医院举办第十二届国际东洋医学大会,针对后基因时代的东洋医学与生物科技,因应世界卫生组织 (WHO)二OO二年到二OO五年传统医药全球策略两大主题进行讨论。
  • 针对台北荣民总医院毒物科医师吴明玲医师日前在一场研讨会上以西医观点发表中草药对肝伤害报告,中华民国中医师公会全联会今天动员上百位中医师在民进党籍立委邱永仁的陪同下到荣总抗议,要求荣总提出说明,并拟向荣总提出告诉求偿一亿元。中医师公会全联会批评吴明玲假学术之名,散布诋毁中医药不实言论,要求台北荣总与行政院卫生署予以调查惩罚,全联会理事长林昭庚说,中医师界对于吴明玲的论文发表很气愤,昨日深夜紧急串联动员百位中医师到荣总抗议。
  • 针对医界人士指出每年有六百六十二万笔药品处方笺出错,行政院卫生署药政处处长王惠珀今天指出,台湾医院的药师平均每人一天要配一百五十张的药剂,高负荷量的工作自然出错比率高,医药界必须重视“合理调剂量”的问题,才能改善处方笺出错的现象。王惠珀说,若以平均台湾一人一年取药十四次计算,二千三百万人口一年共有三亿二千二百万张处方笺开出,如果正如医界所言有六百六十二万笔出错,出错率为百分之二,其实并不算太高。
  • 针对中华民国中医师公会联合会在民进党籍立委邱永仁陪同下,赴台北荣民总医院抗议一事,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宜信今天表示,不论中西医药材都有“效果”也有“毒性”,希望学界业界可以改进,以证据导向作为开“尊口”发言的依据。林宜信说,不管西医或是中医要证明药物有效或有害,“证据”的论断最重要,如果仅在动物实验阶段,这样的研究结果仅可在学术界发表讨论,学界不应该随便就对外发言,造成民众及业界恐慌。
  • 〔自由时报记者孙义方╱台中报导〕台中市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急诊室旁的自助餐店外,昨天中午出现两名下肢残障行乞者为争地盘而打架,奇的是原来趴着行乞的两人,竟可以站起来互殴,败者落荒而逃,胜者则继续趴在地上行乞,民众除了“大开眼界”,也为假乞丐的行径摇头。
  • 〔自由时报记者孙义方╱台中报导〕台中市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急诊室旁的自助餐店外,昨天中午出现两名下肢残障行乞者为争地盘而打架,奇的是原来趴着行乞的两人,竟可以站起来互殴,败者落荒而逃,胜者则继续趴在地上行乞,民众除了“大开眼界”,也为假乞丐的行径摇头。
  • 新加坡眼科研究学院和国防医药研究院于今年3月起,分阶段对16名近视度数在150度以下的人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约八成完成这项训练疗程的人,视力显着改善,从进行疗程前的6/12,进步到接近6/6的完好视力标准。

  • 世界卫生组织(WHO)昨天警告,柬埔寨、中国、寮国、缅甸、泰国及越南经常发现伪造及品质低劣的药品,这些医药不但没有医疗效果,在恶劣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死亡。WHO昨天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一项会议中,与这六个“大湄公河”流域国家,决定采取共同对抗伪药劣药行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