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迷信八字 毁了母女一世情

人气: 10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张文川╱台北报导〕日治时代曾是红艺旦的九十一岁高老阿嬷,日前饿病六天,被邻人及时送医挽回一命,在病榻与生而未养的亲生女儿见面,竟一度不愿承认女儿,七十一岁的老女儿只能含泪而退,母女之间纠缠七十载的心结,迄今尚未化解。

  前日,老阿嬷住院第二天,女儿首次至医院探望,医院志工以报喜讯的心情,带着七十一岁的阿嬷来认九十一岁的老阿嬷,没想到老阿嬷脸上却未见喜色,志工问她认不认得女儿?老阿嬷摇摇头,场面一冷,过了好一阵子,拗不过众人的满面狐疑,老阿嬷才点头认女。

  陪伴的孙女转述,面会时的气氛并不好,老阿嬷又搬出“八字不合”来数落,把妈妈骂得直掉泪。

  为什么会这样?算命仙的一句话,决定亲生女儿的一生,也造成今日母女形同陌路的结局。

  老阿嬷育有两女,是她与参药行日商相恋的结晶,但因非婚生子女,当年被视为忌讳,一出生就备受压力;而二女儿出世时,算命仙一句“此女命中克父母”,又以女娃双掌都是断掌为佐证,笃信八字命理的老阿嬷深信不疑;小女孩出世就被送给在万华摆摊卖鱼丸的摊贩当养女。

  不料,长女却生病夭折,老阿嬷试图向鱼丸摊贩要回次女,但对方不答应,高老太太只得再认养一位养女。

  亲女儿还没学步就来到新家,从小就被设定为婢女,工作要跑第一,吃饭要闪一边,更别提读书识字。

  母女连心,老阿嬷并非绝情之人,亲生女儿从小就知道生母的存在,受委屈时也会跑回亲娘家诉苦,但母亲担心被对方怀疑拐跑已送出门的小孩,每次都不假辞色地说会被她克死,连忙把她骂回去,见一次骂一次。

  也许是骂习惯,最后连高老太太都相信骂的是真的,终于母女决裂至今。

  亲生女廿岁时由养父母凭媒妁之言出嫁,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她必须独力扶养子女,为了生活而拚命打杂工,曾在艋舺大观戏院门口卖黄牛票、摆摊卖碗粿、钉教科书,总算把二女二子拉拔长大。

  亲生女说,她最苦的时候,生母还是过着她的好日子,几乎不会主动与她联系,双方的关系就仅止于血缘。

  老阿嬷晚年独居,但每逢过年过节、儿女嫁娶,亲生女都会包个红包给她沾沾喜气,外人看来这离“孝道”还有段很长的距离,但不为人知的是,几乎生女每次送礼都未获得好脸色看,这使生女心寒。

  高老太太的亲生女,如今也已是七十一岁的花甲老妪,提起与老母的过去,只有不愉快的记忆,但她说,心中没有怨恨,只有满腹辛酸,只要子孙体谅她、亲友别误解她,就已足够。

不向命理屈服 自然化逆为顺

  〔记者王瑞德╱特稿〕许多人深信生辰八字的相克之说,克父、克母、克夫,以致忍心将亲生骨肉送人。

  但事实证明,不少被指为“扫把星”的子女,因自身努力不懈,力争上游,成长后成为检察官、女明星,光宗耀祖,出人头地;从实例来看,克父母之说,若一味深信,对无辜的孩子很不公平。

  八字相克,未因科学昌明而消弭,甚至迄今仍被深信不疑。

  经常可以在公用电话上看到的善书“了凡四训”,其作者袁了凡是明朝时的佛教徒,从小就有命理师论断他“短寿命、无子嗣、缺功名”,袁了凡笃信佛教,认为因果比命理更可信,若种善因,就得善果,多行一善就少一过,遂勉励自己不断行善。

  袁了凡不向命理屈服,后来果真把原本被命批的厄运转为顺境,最后并将一生感念写成“了凡四训”,努力行善积德,必能化逆为顺,化险为夷,扭转自己的命运。

  这个事实很值得天下父母谨记,孩子生下来,就是自己的骨肉,断无弃离的道理,若命理说克父克母,那不就是提醒为人父母者,多多行善,多多积德,为自己为孩子积福改运,这般利己利人,岂非美事?这是正向思考和负面思维的差别所在。(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