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透视:年末掀起清欠风暴

BBC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 江迅

标签:

【大纪元12月30日讯】熊德明是谁?家住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十组农妇,是她打破“对上只说好话”的规矩,当面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壮胆放实言,一句“我丈夫的2240元(人民币)工钱被拖欠”,竟掀起中国大陆年末的清欠风暴。

今年十月二十四日,温家宝到了重庆云阳,半路突然执意下车,走下山路,随意来到一家农舍,与熊德明等乡民交谈一个小时。临走时,温家宝问家人有没有外出打工,有没有拿不到工钱的。熊德明腼腆地开口说,农民收入主要靠打工,村里劳力大多在云阳新县城建筑工地,她丈夫2000多元工钱已经被拖欠一年。温家宝听后,问包工头是谁,有没有欠条,县长是谁。熊德明回答,没有欠条,农村打工没写欠条的习惯,县长只是在电视里见过,不知是谁。

敢说话的女子

当晚十一点,她拿到了被拖欠的2240元工资,她哭了。当时她家里已经没钱了,买猪饲料买煤的钱也是问人借的。温家宝离开她家后,家人和乡邻还担心,她向总理反映问题,地方上会不会找她麻烦。

农民进县城打工遭欠薪,不是都像熊德明那么幸运,总理过问的解决了,总理没过问的谁来解决。熊德明要回工钱的消息传出后,众多乡民翻山越岭跑到她家,请她帮忙讨要债务,据熊德明说,“足足有几百人来找过我,其中有的工钱被拖欠了十年”。

熊德明走红了。中央电视台邀请她作客“新闻会客厅”。她平生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北京。前不久,她又获选中央电视台2003年中国经济人物候选人之一,与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网易创始人丁磊、微软公司副总裁陈永正等二十二名叱咤中国的经济精英并驾齐驱。这是该项评选举报四届以来首次有“扛锄头”的农民亮相。

按理说,熊德明应该是全中国大陆最不怕被拖欠工资的人了,但她对笔者说,她家人还是不敢打工,还是担心被拖欠,“总理不可能常常来这小山村,总理也不可能总是帮我们去追债,以后打工再拿不到工钱,我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整天接受记者采访,接待四面八方来找我帮忙讨债的乡邻,家的猪谁帮我喂,家的田谁帮我种?”

温家宝为民工追讨回欠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前不久,323国道广东韶关乳源段工程拖欠民工工资事件,引起温家宝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关注,他们对这起历时八年、涉及670多民工工资1300万元人民币的欠薪事件作出批示,要求尽快解决。这一工程与乳源县政府和广西梧州、深圳两家公司有关,三方对施工资金问题各有说法,民工的资金就被拖欠了。这条公路修好都有八年多了,670民工在长达八年的追债生涯中,有的变卖家产,有的无钱治病而客死他乡,有的不堪经济和精神的双重重负而走上绝路。在温家宝和黄华华批示后,韶关中级人民法院,几番查核调解,最后下达通知,12月20日前兑付民工工资,但到了23日还有900多万元欠薪没有到民工手里。

目前,中国大陆进城务工人员已达9400万人,专家预计今后十年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总量将达1.76亿人,当前农民打工收入已占家庭收入的四成三。他们怀着美梦来到城市,干着城里最脏最累而薪资最微薄的工作。据北京全国总工会透露,目前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在1000亿元人民币,拖欠工资现象大多是建筑施工和餐饮服务领域,建筑施工企业占拖欠民工工资案件的七成。

弱势群体

拖欠民工工资的原因,主要是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建筑行业运作的不规范,当然,民工维权意识薄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是原因之一。不过,民工维权确实也难,因为在整个协议形成和履行过程中,民工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平等对话。签不到正规合同,但饭还得吃。

在西安打工的44岁孙武胜被多次欠薪后,开始自学法律打官司,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已打了40场官司,讨回自己8万元人民币工钱,还替工友追回10多万元“血汗钱”。然而,45岁南京阳伞厂女工李成英向上级劳动部门举报厂里欠她工资1000元,工资讨回,她却竟然立即遭工厂解雇。

临近除夕,就想起年轻时“认识”的杨白劳,他是电影、歌剧、芭蕾舞剧《白毛女》里被压迫剥削的农民形象受人同情。近年,常有年轻学生和城市“小资”、“波波族”不理解地问﹕“欠债应当还,怎么可以躲债呢?”“这戏竟然还要去外国演,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为什么同情躲债的?”当年是农民躲地主的“债”,如今却是企业主躲民工的债。

熊德明的钱是总理温家宝催讨回来的,不禁要问,这之前那些县城官员是否知道拖欠民工工资的事呢?“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在哪儿呢?在总理温家宝面前,那个县的县官们是否坐立不安、满脸羞愧呢?这些官员应当深刻反省,甚至引咎辞职。

转载12月29日BBC(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徽州四雕之砖雕
危险的倾向:国家诬陷—透视郑恩宠与孙大午案件
徽州四雕之石雕
“徽州四雕”之木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