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人物】缝补破碎心灵的使者

----张嘉华老师与她的辅导工作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9日讯】初见张嘉华(为保护受访者工作与辅导个案,本篇使用化名),一袭宽大黑丝面,绣有牡丹的唐式衣裳,配上她丹凤眼、清秀细致的容貌,感觉张嘉华犹如从旧日湮灭的时光走来,又像是引导真理新知的神秘使者。长久以来,她便是如此地穿梭在人类心灵的阴暗地带,以她温柔明晰的方式,为许多破碎的家庭、亲子与婚姻,带来新的希望。

步入张嘉华老师的工作室,映眼的是杏黄色、绣有汉字的垂地帘子,从天花板上坠挂的紫金薄皱纱,以及明式典雅的中国座椅。角落古朴圆润的竹藤与木制家俱,散发出一种淳厚祥和的气氛。与其说这里是一个心理师的咨商室,不如说是一座澄心静思的避风港。而在这小小的方室之内,许多耸动的家庭悲剧、骇人听闻的伤害与暴行,就此获得了痛悔、宽容与谅解。

**从关系中寻求解答

张嘉华辅导的对象是受虐(家暴、性侵害)的青少年与儿童,连同施暴家长,都是锁定治疗的对象。她辅导的对象往往都是社会中较底层、贫困、弱势的份子。他们会接受辅导,也常常是由于案发情节严重,才会透过相关单位转介到张嘉华这儿来。

谈到为何想步入心理辅导与“家族治疗”一途,张嘉华说其实每一个人都会对生命有所痛苦与疑惑,也会从各个角度去追寻满意的答案。虽然张嘉华来自一个健全的家庭,但是从小便能感受父母对于经济的沉重压力,对幼时的她产生莫名的影响。继而从母亲的庞大家族中,她看到好几位表哥因为父母长年离家与漠不关心,导致走入黑道的结果,更加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与父母紧密不可分离:“人的不快乐是在关系中不快乐,所以我觉得帮助人要从关系中去解决。”

当她在台湾就读社会工作系时,感觉面对的个案症结,往往纠缠延伸到他的亲人与家庭当中,因此单独面对一位个案辅导是不够的。这样的想法促使她在毕业后毅然赴美研究当时罕有人涉入的“家族与婚姻治疗”,并且在美国完成硕士学位后,从事家族与婚姻治疗临床服务八年。彼时嘉华在费城贫民窟里服务,晚上穿梭枪战流弹发生的地区,还往往要劳驾她的案主送她到安全处坐车,其高危险性可想而知。嘉华学成后,回到台湾开业至今已有三年多。由于辅导成效良好,许多相关单位都会转介医疗上亟需辅导的个案,让张嘉华协助他们重返社会,学习正常互动之道。

**以善意为出发点

张嘉华的辅导工作与一般咨商师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她所要治疗的是一整个家庭,而非单一的个体。要涉入如此敏感纠葛、复杂难解的亲人关系,辅导起来自然倍感困难,双方对骂叫嚣的情况时有所见。张嘉华说到一般人对“受害者”兴起慈悲心很容易,然而要面对“施暴者”却需要突破不少心理障碍。往往有些被视为“性格凶残”、“泯灭人性”的案例,当她接下辅导时,旁人都要捏把冷汗,甚至劝她把诊疗地点改在警局处理。可是看似弱不禁风的嘉华与个案一家共处,却从未遇过任何危险。这都是源于嘉华心性的稳定,以及对“人”坚强的信心所致。她说:
“其实无论曾经犯过怎样不可饶恕的错,他们都有善的一面。”她的秘诀就在于引发他们善良与助人的因子:“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孩子好”。遇到施虐的父母,就要避谈他引以为耻的伤口,以“你对孩子很重要,对我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孩子很重要”的原因请他出面协谈。而对受虐的孩子,要让孩子感觉自己的力量,就请父母转告孩子:
“我现在要跟一个老师学习跟你沟通的方法,希望你可以帮助我,让这个老师知道怎么教我多了解你”,而当嘉华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厘清彼此关系时,“奇迹”就发生了。本来非法院传唤不愿见面、关系下降到冰点的亲子,不但愿意前来辅导,而且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有明显的转变。

**心灵重建需要机会

在修复重建这些破碎的关系时,嘉华有几个深刻的体认,那就是要辅导别人之前,担任辅导者自己的心量与层次都要提升,否则很容易陷入胶着的状态。她发现自己如果对案主残酷暴力发泄的行径有了谴责或不理解的心态时,往往案主也会看不清一己行为的错误,不断怪罪他人,使得辅导工作劳而无功。而当嘉华尝试向内心观看自身,认清自己平时也会有轻微发泄的情绪,从而试图理解并包容个案的行为时,奇妙的是在下一次会面,个案就会表现得完全不同,展现了愿意改进的契机。

此外,对于这些外界认为“十恶不赦”的人,往往在嘉华深入接触后,发现他们异常愤怒的外表下,深藏着无知、无助与脆弱。一个会无情殴打自己儿子的父亲,其实是因为长期加班、省吃俭用让儿子吃麦当劳、上网咖,却一直看不到他成绩进步的无助父亲。他必须学习除了给予物质与打骂,如何与他们游戏、对孩子增加适当的约束,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他。而孩子在明白大人的担忧与受苦后,瞬间就会有了体谅与宽恕的心。张嘉华强调他们需要的只是“机会”,让彼此见到善的、好的一面,就能化解彼此的愤怒,重新建立关系。

**所有问题的解答

谈到透视这些伤害与暴行的起源,张嘉华认为,一切都是为了“私”的缘故。譬如失和的父母为了自己的恩怨,以金钱与礼物拉拢孩子,强迫孩子敌视另一方。短期内孩子虽然为了使父母一方高兴或是获取这些利益,暂时照他们的意愿而行,长期下来,对孩子的身心必定产生问题,导致父母自食恶果。

虽然嘉华拥有丰富的学识与多年的临床经验,但是面对越来越恶质化的社会与层出不穷的严重个案,从事精神医疗工作者普遍会有无力感出现。而这样的情况,就在她无意间从同学那里获赠一本《转法轮》后,有了巨大的转变:

“我第一次看完的时候,就解决了许多治疗上无法解决的问题。”

而在深入了解并修习法轮功之后,她欣慰的说感到自己在工作与生活都渐入佳境。同样是在帮助个案,但是她的心境更清明,能够以更高的角度来理解他人,“患得患失”的情绪减少许多。面对个案,也不再是仅为了报告进度、维护一己名声,而是站在善的角度,切实地为个案家庭与人生着想。在这样的转变下,她的工作自然日益顺利,许多状似“不可能的任务”也就迎刃而解。

**以祝福对待一切

长年与凶残暴戾的严重个案相处,嘉华仍然对人性充满了信心,对于一些努力过后却无法改变的、没有进步的案主,嘉华说:“我会把他们摆在我心里面一个盒子里,就像文件归档一样,用正念与祝福对待他们。”令人钦佩的是在张嘉华的眼中,并没有不值得或是无可救药的人。在这个冷漠自私的世界里,如果能再多一些这样附有耐心、良善、充满希望的人,相信世界定然会有更多的光明,而破碎受苦的心灵也会重新获得宽慰。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