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旅程》明日播出 王姬出演女蛇头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18日讯】《北京人在纽约》十年前以其特立独行的风格掀起一阵风潮,作品以新颖的视角再现华人在美国的生活,不仅切中当时出国热的观众对国外的憧憬之情,而且在编、拍、包装上都可谓是当时的一部典范之作,其作者曹桂林也因此为观众所熟知。正由于这个高起点,让旅美作家曹桂林埋头十年磨一剑,力求避开故事套路、拍摄窠臼,亲自担当制片人,以揭秘的方式,用镜头追随偷渡客充满血泪与辛酸的旅程。明天起北京台四套黄金档推出的《危险旅程》中,十年前的阿春在剧中成了旧金山的女蛇头林姐,而十年前对美国所谓白金社会的描写,此次则更加深邃入骨。

  ■揭秘视角具有震撼力
  
  据中华网4月17日报道﹐如果说《北京人在纽约》十年前迎合了老百姓对华人在美国生活好奇心理的话,那么十年后物质生活、审美水平都有极大提高的国内观众,对电视作品的口味就苛刻了许多,往返于国内与美国之间的曹桂林,十年中最大的感觉是“国内观众看美国大片,比美国人自己看的量还多”。曹桂林将自己的角色与观众置换,考虑观众的心理与收视习惯后,让他最受触动的是“每年多达5万名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妇孺被偷渡到美国,她们大都沦为娼妓、奴隶和仆人”。最让他不理解的是这些人在国内并不是最贫穷的人群,他们之中多数都是一些小富商、万元户,他们是改革开放后最先富起来的群体,本可以在国内成家立业,却要选择这么一条不归之路。曹桂林说:“之所以称这部作品是揭秘风格,我不光希望用鲜为人知的偷渡旅程抓住观众的视线,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要在细节刻画中彰显出来,像偷渡客到美国如何生活,他们过奴隶般生活的原因,他们的心态是什么样的,这些是作品中要力图深挖的。”

  ■故事要拍成纪录片

  第一次做制片人的曹桂林说,因为是第一回,所以做起来没有框框,想到哪就拍到哪,“这部作品我用了三年时间去拍摄,耗时耗力。从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厦门岛的静静海湾、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到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每个场景都是力求原景拍摄,跨越太平洋、纵横大江南北的劳苦为的是表现一种纪实风格,这部作品除故事、悬念、快节奏的特色外,纪实是它最大的特点,我认为电视作品故事性越强越要突出纪实风格,这也是它与《北京人在纽约》的不同之处。”

  突出纪实风格就要抓住细节刻画。曹桂林说:“拍摄前,我花了两年的时间与偷渡客交流,他们非常排斥与陌生人交流,对我他们最先充满敌意,我不厌其烦地与他们攀谈,当他们知道我的身份后,就显得不那么冷漠了,加上有些还是我的老乡,大家最后变得非常亲密、无话不谈,我们也达成一个协议:在我的书和电视作品中绝不透露他们的姓名。他们很多人都读过我的小说,对我有相当大的信任感。”

  剧中很多镜头都是曹桂林亲身经历的场面,“当年我和他们一起穿越热带雨林是最危险的,每一步都可能丧命,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风险外,对我们危害最大的是热带雨林中有一种能置人于死地的蚊虫,它们常常大群大群地出没,把人叮到浑身发肿,最后治愈不好人就会打摆子身亡。热带雨林就像是一个天障,走在里面缺氧窒息,地上湿滑,刚开出路没两天便又被疯长的植物覆盖了,能穿过雨林也是我走运。”

  ■海归派作品跟着风潮走

  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曹桂林认准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壤,“美国、中国中西方社会都是我最熟悉的环境。将视角瞄准中西方文化冲突,也是我写作的一个品牌。”曹桂林说他只会写这方面的作品,其他的他不甚了解。刚刚开始起草一部描写海归派生活状态作品的曹桂林说:“十年前,国内兴起出国热,《北京人在纽约》对此是个时代特征的展现,而十年后在国外留学的华人看到国内的机会,会从国外回国来发展,这也算是跟着风潮走吧,毕竟现实题材的创作就得源于生活,电视创作还得看热点,我想以这种文化现象跟观众再探讨点什么。”(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暖冬》举行上海首映王姬王学兵陷入姐弟恋
戏未开播先颁奖 张国立王姬高兴获奖
王姬:演个好角色我就息影
王姬反串 《天下第一楼》搬上荧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