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教中心演出台湾南管乐府和“江之翠剧场”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5月31日讯】5月25日晚7点到8点半﹐为庆祝五月“台美人传统周”﹐台湾知名南管乐府以及梨园戏“江之翠剧场”在亚特兰大侨教中心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
首先演员们表演了“序曲及压脚鼓”。序曲采用南管曲调﹐由洞箫﹑笛子合奏﹐配上“压脚鼓”的节奏﹐而压脚鼓是利用脚跟与鼓面的移动﹐产生不同的音高﹑音量等音响效果﹐实在让观众们耳目一新。
而南管折子戏“赏花”中扮演五娘和益春的演员利用特殊的身段表演和古朴﹑自然的真嗓将南管戏的细腻﹑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南管音乐“四时景”中﹐演奏员们利用了五种乐器的不同效果表现了“立春”新莺出谷﹑“春分”石上流泉﹑“立夏”清风籁簌﹑“夏至”梅雨濯枝﹑“立秋”暮蝉轻噪﹑“秋分”零露飘玉﹑“立冬”霜钟远响﹑“冬至”急雪飞花。每一个音符都铨释着对大自然的独特的理解。
南管流行于闽南一带﹐比较典雅﹑细腻﹔而北管多用鼓﹐比较粗犷。“江之翠剧场”由周逸昌先生于1993年一月在台北县政府的资助下成立﹔同年六月成立了南管乐府。长期以来﹐“江之翠剧场”致力于保存传统的南管音乐与南管戏﹐并以拓展新生代的学习与传承为目标。在保留南管的本色与精神的原则下结合当代戏种的各种表演元素﹐以开发各种新的可能性。
南管发源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但是在十六世纪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演奏技巧。南管音乐使用五种乐器﹕琵琶及三弦弹奏主要的旋律﹐洞箫﹑二弦则在主旋律上加上装饰音﹐便构成了复调。拍板负责节拍﹐当唱曲时﹐唱曲者同时手持拍板打节拍与唱曲。
“南管戏”十二世纪发祥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并流传于广大的闽南语系地区﹐是现存汉人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南管戏”的表演具有高度的程式化特质﹐有所谓“十八步科母”﹐其手势﹐据说来自佛教图像﹔又有如“举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脐﹐拱手到下”的规矩均来自傀儡戏。所以从这场演出看来﹐“南管戏”表演确实细腻﹑柔软﹑别致。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亚特兰大台湾商会网路安全及防诈骗讲座
达美股东要求公司停止干涉工会组建
最高法驳回阿拉巴马死囚重判请求
乔治亚港务局货柜吞吐量增长2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