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游行余波未了 短期仍将冲击香港

标签:

【大纪元7月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特稿)对于近五十万名香港市民于一日游行反对政府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进行立法,此间舆论和学者专家咸认严重打击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管治威信。短期内,这次游行余波未了,仍将会冲击本地政局。

综合舆论和学者专家的看法,这次香港所以爆发如此庞大游行,有其远因和近因。远因方面,香港自一九九八年受金融风暴冲击以来,经济萎缩,楼价下跌,通缩严重,失业率偏高和薪水下调,种下了民怨的恶果。而当中民众又把楼价下跌归咎于政府早期推出的“八万五”建屋计划。

近因则包括民众觉得政府推行主要官员问责制以来,一些官员即使“犯错”也没有受到应有惩罚。譬如几个月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公布增加购车税款前,却自行买了一辆新车。虽然他解释是无心之失,也有人觉得他不会为了区区一点钱而自毁长城,但也有不少市民不予谅解,觉得他应该辞职。不过,董建华还是慰留他。

此外,虽然这次政府处理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成功团结了大多数港人,共同克服病毒。但对于民间要求政府设立独立委员会调查事件起因及追究责任,董建华却未予回应,而是委任官员率领某些专家负责调查,予人不够中立的感觉。

接着就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争议的出现,结果成为引发这次大规模游行的药引。

对于这次游行,舆论和学者专家普遍认为,它反映出政府的管治出现危机,并要求政府正视市民的诉求,以及切实执行一些改善民生措施。

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统筹员王家英更预言,这次游行只是个开端,如果政府未能适当回应,市民下次便不止以和平方式游行。

岭南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李彭广表示,董建华一定要改革政制,当务之急是另外挑选一些曾受过政治磨练、有一定民望的人士担任局长,以便更好掌握市民脉搏。他说,一九八九年香港市民支援北京民运期间曾有一百万人上街游行,涉及的议题是大陆民主化,这次则是市民不满政府的施政,也是历来最大规模的游行,政府绝不能掉以轻心。

也有专家指出,由于这次游行有其远因和近因,且远因如经济因素最为重要。因此,只有政府在改善民生经济时,才有可能舒缓民众的怨气,防止再有类似抗议活动出现。

不过,虽然当局预期经济可望于九月复苏,且最近又与大陆签订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将可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但经济真正复苏的时间和程度,恐怕还是未知数。

所以,有些舆论认为,当前政府已无法等待经济复苏来消除市民的不满,而是思考如何应对市民反对二十三条立法等问题。反对立法的民主派立法会议员已要求政府搁置立法,放弃九日进行二、三读。但至今政府并未回应。

发起一日游行的民间人权阵线兼立法会议员李卓人二日公开声称,如果政府不搁置立法,九日当天他们将会号召群众包围立法会。他以强硬态度警告说,届时支持与反对立法者都会齐集在立法会大楼外,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很难预料。有人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来,民主派挟著有五十万人上街的威势,决定与政府摊牌,如果政府不退让,他们就会包围立法会。短期内政府如何应对他们的要求,以及假如政府不让步而民主派又坚决动员包围立法会,最终又是否会激发起市民采取更激烈的手段抗争,各界都予以严重关切。而在特区政府与民主派的对垒中,北京高层采取何种立场,恐怕更值得注视。

相关新闻
东方之珠褪色 福尔摩沙殷鉴
民进党团提案 声援港人反23条
扁批港23条 暴露一中真面目
廖万夫:“看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  呼吁国际社会严加防范中国诚信问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