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岁龙山寺里里外外都是宝贝

自由时报记者康俐雯台北报导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7月24日讯】两百六十五年历史的台湾二级古迹艋舺龙山寺,寺内拥有许多创建至今的历史文物,却因长年存放闲置,以致发生蛀蚀等损坏情况,为了解决文物的保存问题,寺方自八十八年起的大整修工程九月即将完工,主要修复殿里的彩绘、剪粘等;同时并动手整理堆放在文物馆预定地中的旧土地契约、旧文件、创建初期至今的供桌、香炉与匾额等,八月起展开编列流水号的基础工作,将珍贵文物委善保存,最近董事会也通过文物陈列展示的计划,预计最快两年后龙山寺的文物馆就可开放游客参观。

 龙山寺创建于清乾隆三年(西元一七三八年),至今已有两百六十五年历史,总面积一千八百多坪,坐北朝南,面呈日字形,为中国古典的三进四合院传统宫殿屋顶彩歇山重檐式,四面走马廊,共有四十二根柱子构成,殿外墙堵留有多幅著名书法家石刻,殿内屋顶螺旋藻井全斗拱建筑而成,不用一钉一铁。左右护龙屋顶为硬山单檐,左配有钟楼,右配有鼓楼,晨钟暮鼓。钟鼓楼屋顶采攒尖盔顶式,呈扁六角形,造形独特。

 龙山寺过去曾历经多次大小规模的整修,嘉庆二十年(1815)大地震重修,同治六年(1867)暴风雨侵袭再行修筑,民国八年(1919)栋梁遭白蚁严重侵蚀,当时住持福智大师率先捐出一生积蓄七千余元,集资修复,奠定今日龙山寺的规模;民国三十四年(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不幸中了盟机所投下的燃烧弹,中殿全毁,直到民国四十三年才重建,四十六年完成。当时,雕塑家黄土水放在寺内的作品《释迦摩尼佛出山》也遭炸毁,七十四年才以木雕石膏模翻制五件,分别放置在龙山寺、北美馆、高美馆与国美馆。后殿文昌厅在民国七十一年因回禄重建,七十二年十二月完成,关帝厅、妈祖厅因受霉菌腐蚀及白蚁蛀蚀,在民国八十六年十二月重修,八十八年六月卅日完成。

 执行秘书张俊宏指出,此次后殿、中殿、前殿与钟鼓楼的大整修自八十八年开始,是五十年来的例行性大整修,委由董事简得耀的福住建设负责,后殿是以大木、剪粘、彩绘整修为主,前殿则是彩绘,皆已经完工,中殿是彩绘与剪粘工程,九月底可以完成。钟鼓楼则须等台北市文化局核准修建后方能动工,预计两年内完工。至于文物馆的展览陈列,则希望八月起能先动手将现有文物进行流水序号编列,加以规划后再展览且对外开放。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扁马尝小吃 带动万华再造
核四“公投千里苦行”到站
艋舺八十年老冰店 讲古 看煞
研究:在飞机上睡觉前喝酒 威胁心脏健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