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科学家—沈括

文‧蔡文婷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6日讯】 英国著名的中国科学史大师李约瑟认为,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是整部中国科学史的标竿。在他的名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书中,时时都以之作为评论对比的标准。一千年前的科学钜着,如今已经被译成英、法、德、义、日等不同语文版本!

三十多岁开始,沈括经常梦见一个地方:先是登上一个小山丘,上面花木如锦,山下有流水清澈,两岸乔木郁生。十多年后,一个道士告诉他,有人要卖地,虽然沈括没有看过那块地,竟然也买了下来。又过了几年,在他退休之后,路过该地,于是顺便去看看。一看大吃一惊,竟然就是他梦中所游之地,于是他就定居下来,并在此写下他一生的研究发现,这个神奇的故事,就是中国科学史上大名鼎鼎的《梦溪笔谈》的来源。

科学无边界
生于西元一○三一年,卒于一○九五年的沈括,一生担任过的官职多得惊人。他当过出使辽国的使臣,带过兵指挥作战;他还当过国家最高财政官员,及国家天文台台长的职务。

科学上,不论在天文、气象、地理、矿物、数学、历法各领域,沈括往往都有超越西方数百年的发现。他发现指南针会向南,但又不是完全的正南,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人。他创造的“隙积数”和“会圆术”,为后世数学领域中,球面三角学和高阶等差级数奠定了基础。看到山西太行山麓中夹有海贝的化石,与海滨往往有较圆润的卵石,因而判断太行山古时候临海。看到浙江省雁荡山一带有竹子的化石数百茎,推断已无竹子的雁荡山,在太古时代要比当时温暖。沈括甚至对民间工匠的发明也充满兴趣,毕昇所发明的胶泥活字版,若非经由他的详细记录,也不会为后世所知道。

科学与迷信同在
过去的学者总是只看重沈括的科学成就,对于《梦溪笔谈》中一些神奇异事加以忽视或贬抑。然而在沈括的世界里,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迷信,什么是科学,在他的天文、数学研究中就有科学界排斥的象数玄学,对于研究沈括多年的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傅大为而言,“沈括绝对不是一个极端科学主义者。他的科学是一个处处可以见理,又处处充满神奇的世界。”

在《梦溪笔谈》的〈神奇门〉中,也曾谈起在台湾引起喧腾讨论的佛牙。在距沈括有千年之远的世纪末台湾,有人认为只要信仰佛牙就好,不必管它真假;有人则认为迎佛牙就是迷信。信仰者忽略佛牙在历史上的丰富意义,而斥佛牙为怪力乱神者,却又对佛牙的历史文化意涵一无所知。

然而被称为伟大科学家的沈括,却不只以科学家理性的思考将佛牙归入迷信范围,一本他向来审慎观察的研究精神,斋戒过后的沈括拿起佛牙,看见佛牙“忽生舍利,如人身之汗,飒然涌出,莫知其数,或飞空中,或坠地,人以手承之,即透过,……”这样在现实世界中惊见灵异的神奇,恐怕许多人都要戴起理性的眼镜来怀疑。然而与沈括为友,详细研究过整本笔记的傅大为肯定表示,《梦溪笔谈》可不是神怪笔记,沈括更是从不妄言。

人们已经知道科学无法解决一切疑问,尤其是自然界或超自然界丰富的可能性。对于天地人都感兴趣的沈括,以宽阔的胸襟,让知识与神奇彼此相容、互相欣赏,而今正成为下一个世纪科学研究的一种新领域。(摘自光华画报杂志社)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钱若水是北宋大臣,为人正直,有胆识,后被提拔为枢密院副使。北宋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和李元纲在《厚德录》中,都记载了钱若水于宋太宗时期因仗义执言而救了三个官员的事情。
  • 飘然尘外,一洁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飞还歇、徘徊空阶,她也是一只漂泊半生的秋日残蝶。
  • 在中国古代,民间一直流传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这话在学儒之人中颇为流行。因古代的儒学与医学皆源于上古之道,于是儒生与医生所承担的入世使命便有了相通之处。
  • 清代这位出身江南书香门第的小女孩──沈善宝,不仅能诗擅画,甚至能用书画换取钱财,承担养家的重任。她不仅是神童,更是才华与担当兼备的传奇女生。
  • 明清时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闪耀。其中有一位传奇闺秀席氏女,因擅长画兰而以“佩兰”为号。她不仅能教丈夫写诗,双双结为人间诗侣;而且惊世骇俗,成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兰,本名蕊珠,字韵芬,又号道华。她生于常熟望族,祖上世代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诗人吴伟业的外孙,有诗集四卷;两位姑姑皆是闺秀诗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两卷《绿窗小咏》,是家族引以为傲的才女。席佩兰八九岁时,便熟读《诗经》,以姑姑们为榜样,钻研诗艺,积淀了文思敏捷、辞令娴雅的才华。
  • 明清之交的江南无锡,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烟波之风光,也有名流荟萃、诗赋鼎盛之风流。这片吴中繁华之乡,在闺秀文学盛况空前的时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诗词传世的才女——顾贞立。
  • “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明清以来,许多文人认同这一论点,重视女子才华,因而这一时期才女大量涌现,才女文学之繁荣,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评明清才女,大多推举商夫人为冠。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时的江南贤媛商景兰。富庶而风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闺秀数不胜数,商夫人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样的英灵之气呢……
  • 在中国古代,像名医扁鹊这样对“病”与“死”有着极佳判断力的医生还有许多。本篇将介绍明朝医籍中记载的几位。
  • 西湖之畔,段家桥头,有一处小摊格外引人瞩目。摊位上摆着一幅幅颇具元人笔法的淡墨山水,画作上题着娟秀的小楷——“黄媛介”,摊主恰恰是位布衣荆钗的少妇。一旦赚够一日的生活费,她就匆匆收摊,不肯再作画。 女子抛头露面来养家糊口,在古代称得上是一大奇闻。这位独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兴的名媛淑女黄媛介。她和姐姐黄媛贞,更是一对才女姐妹花。时人对她们有一段知名的评价……
  • “我谢絮才,生长闺门,性耽书史,自惭巾帼,不爱铅华……”一出独幕剧,一场独角戏,吟唱着清代女子的才情与心志。这部杂剧名为《乔影》,甫问世就被之管弦,传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颇似有井水处必歌柳永词的盛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