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北京独奏会能火吗 钢琴翘楚遭遇票房尴尬

标签:

【大纪元8月20日讯】国际知名度远在李云迪之上的郎朗,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票房,这是昨日记者获悉的最新消息—

  据中华网8月20日报道﹐在距郎朗的北京独奏音乐会不足两周时,其票房情况却比今年3月份李云迪独奏会同期销售差距不少。在欧美火得“一塌糊涂”的郎朗独奏会在北京能火吗?昨天,记者就这些困惑采访了北京的一些业内人士—

  国际认知遭遇中国情结?

  获得肖邦比赛金奖的李云迪,在国内已经拥有了极高的声誉和广泛的认知度;相比之下,当今国际乐坛红透半边天,堪称华人音乐家翘楚的郎朗,却并没有得到国内更广泛的认可。记得2001年“相约北京”邀请费城管弦乐团时,主办方曾经特意想将随团前来的郎朗换成知名度很高的李云迪,但是遭到了费城方面的拒绝,理由是——郎朗是国际上认可的优秀钢琴家。但是,国内对此并不了解,媒体和大众更注重的是比赛的大奖。

  在欧美,获奖并非终极,而仅仅是学生阶段的结束和职业音乐生涯的开始。可以说,一个音乐家最值得炫耀的并不是获奖,能够常年接受顶级乐团的合作邀请、与顶级音乐家合作,才是他们跻身世界乐坛的资本。在国内,这种认知悖论直接导致了对郎朗重视程度的不足。

  偶像效应撼动古典殿堂?

  在中国,偶像的作用远远超过艺术成就。

  环球唱片公司的李子昭认为,李云迪在内地以及日本、中国香港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这与他的经纪公司的推广方式有着相当大的关系。首先,他在这些地区是以流行乐坛青春偶像的形象推出的,吸引了一大批喜爱流行音乐的青年人,其唱片销量都堪称空前,而他近年来在这些地区的演出密度相当大,青春偶像的推波助澜也造就了他的空前认知度。但是,李子昭也怀疑这种“追星”方式,是否真正能够让喜爱流行音乐的人“改宗”走进古典音乐殿堂。

  运作此次郎朗独奏会的保利文化公司经理何鹰表示,“李云迪有多年来的‘星光’笼罩,你只需要告诉大家——李云迪来啦!而郎朗,我们还要不停地告诉大家——郎朗是何许人也!”那么,“偶像效应”能否决定票房?何鹰表示,就他掌握的情况看,郎朗不是“偶像”,推广起来的确有些难度,但他在音乐界的认知度早已超出李云迪,可是最终的票房又并不取决于圈内。

  票房到底流向何方?

  郎朗、李云迪的观众群在相当程度上是一样的,但细划起来有区别。年初李云迪独奏会现场,有大批的少年琴童,秩序混乱场面颇为纷杂,可以说,观摩学习的成分占了相当的比重。而前年、去年郎朗两次随费城管弦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在北京演出,到场的观众大多是成年的乐迷和驻华使馆、驻华商团以及公关馈赠,而后三者如果买票的话肯定是选择高档价位。

  以往的规律是高档和低档两头出得最快,但是郎朗目前的情况是中间的价位走得比较好,而高价位票不甚理想。普遍认为票房不理想绝不是郎朗的问题,市场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随着北京各大音乐学院和附中的开学,业内人士相信,最后一周还会有一个销售高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再造传奇 钢琴家郎朗推出全新大碟
任嘉伦官宣解约A股上市公司 消息登热搜榜首
那英《歌手5》排名垫底 网友错愕 疑是“剧本”
章子怡携4岁儿参加戏剧节 孙红雷论辈分引爆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