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建坝引争议 大陆媒体指地方官急功近利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8月7日讯】大纪元记者夏文素综合报道/中国四川省水利部门准备在都江堰鱼嘴上游修建大坝一事﹐近日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极大关注和争议,中国各大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其中﹐南方周末更以头版头条以及大篇幅揭示了工程论证前后发生的故事﹐以及水利部门急于将工程上马的原因﹐指出拟在都江堰上游不远处修建的杨柳湖水库已经成为一块试金石:是部门、行业的短期效益为重,还是公众利益至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都江堰﹕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

都江堰工程是在公元前256年,由战国时期的秦蜀守李冰父子所建。整个都江堰的设计思想贯穿着两个字:疏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是工程的最大特色﹐也体现着“因势利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思想。2260年来,这项古老的水利工程造福了巴蜀民众﹐也使四川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都江堰工程分为都江堰渠首枢纽、内江渠系和外江渠系。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工程组成。鱼嘴布置在岷江江心,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具有引水分洪排沙之功能。三大工程布局合理,互相配合,使都江堰很好地发挥了引水作用。

2000年11月,这项“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设计最科学、保存最完整、至今发挥作用最好、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大型水利生态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的文化瑰宝。遗憾的是﹐只因距鱼嘴6公里处的紫坪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江堰未能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都江堰管理局不声不响论证坝址

据南方周末的调查﹐都江堰前修大坝,这一被专家称为“佛头著粪”的惊人之举﹐始自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今年4月28日悄悄开始的杨柳湖大坝选址论证会。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长卞再斌事先竟毫不知情﹐会前几小时才被朋友告知﹐得以同省内水利、环保、规划等多个领域的18位专家一起赴会。

据说杨柳湖工程是紫坪铺工程的配套工程。而2001年3月,距鱼嘴六公里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已上马兴建。都江堰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指定﹐都江堰工程核心部位鱼嘴上游1310米处,为即将修建的高23米、长1200米的杨柳湖水库的坝址﹐由论证会讨论。

论证的结果是多数环保、规划、历史、文物和遗产专家都反对﹐意见最主要有两条:

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的要求,按照国际公约,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应按“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严格加以保护。

二、都江堰工程的三大主体部分本来相互依赖、自成体系,无坝自流引水是整个工程的灵魂,在未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仓促修建大坝拦水,都江堰的自流引水功能将被打破。这会否使都江堰这一迄今还在发挥功用的古文物由活变死,最后成了只能让后人临江凭吊的遗迹?

虽然当天的论证会不不欢而散﹐但令人奇怪的是,6月5日都江堰管理局方面再次组织了论证会,上次反对杨柳湖上马的专家这次均被排除在外。

*紧急报告﹐惊动中央

在得到消息后﹐都江堰市世界遗产办公室负责人邓崇祝﹐于6月6日,连夜向有关方面起草报告反映此事。作为3年前参加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讨论会的中方代表,邓崇祝深知情况紧急﹐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面临蜕变加剧,大规模公共和私人工程、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造成的消失威胁等情况时,将被列入《处于危险的世界遗产目录》。

7月7日,都江堰市人大常委会向四川省人大递交《关于都管局拟建杨柳湖水库存在严重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我们不能以牺牲一个2500多年的中国文明为代价,去建设一座任何一条江河上都可以建设的水库。”

中国一些知名的地质﹑水利史专家也纷纷发表评论强烈反对工程上马。

于是﹐中共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三部委联合调查组专家前往都江堰进行调查﹐对准备修建的杨柳湖水利枢纽大坝坝址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为计划修建的杨柳湖工程在世界遗产保护的缓冲区中,也在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之内,对都江堰景观的破坏显而易见,也极有可能对都江堰的功能造成重大影响。他们建议进一步开展深入、慎重的科学论证,工程上马要慎之又慎。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都江堰管理局决定工程一定要上马呢﹖

*若无杨柳湖大坝﹐紫坪铺工程年损失5000万﹖

7月16日都江堰管理局副总工程师、局长助理谭小平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时﹐解释了杨柳湖上马的三条理由:

一是为了解决年调节与日调节矛盾,如果不上马,都江堰现有的水调配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灌区将会出现严重缺水,甚至断水的情况;

二是为了保护都江堰。紫坪铺电站的调峰运行会导致岷江来水的大起大落,形成对鱼嘴的直接冲刷,造成对鱼嘴等工程的破坏;

三是如果不尽快建设杨柳湖水库,紫坪铺工程的综合效益无法有效发挥,不仅国家巨额投资无法收回,而且财政还要背上沉重的负担。据测算,如果紫坪铺工程没有杨柳湖水库的反调节,每年将亏损近5000万元人民币。

然而,针对建设方提出的以上三条理由,一些专家提出了看法。
  
关于第一条解决灌溉和生活用水问题。“紫坪铺水库的设计灌区面积为1134万亩,并规划为灌区扩大到1500万亩提供条件。其实,目前都江堰工程的受益实灌面积已近1100万亩,也就是说,紫坪铺水库的1134万亩设计灌溉面积,已有1100万亩由都江堰工程独立完成了。”都江堰管理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
关于第二条是否对都江堰的保护造成威胁问题。都江堰市世界遗产办的负责人邓崇祝说:“都江堰已运行了几千年都安然无恙,这几千年哪有什么水坝电站的保护?” 

关于第三条会造成年亏损5000万元的问题。都江堰管理局原副局长兼总工王清炳,这样帮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当初不考虑上杨柳湖水库,按照综合用水来计算,本来只用装24.8万千瓦、最多两台发电机组就够了,那样的话,紫坪铺的造价至少也会减少30%。但现在装机容量已装了四台76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工程已经过半,发电厂房已经在浇混凝土,“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预算投资已达到了70多个亿,其中大半是贷款,要想8年半收回成本,就必须年发电34亿度。而要年发电34亿度,就必须上马杨柳湖,否则就直接影响到紫坪铺的效益。

今年已是建造水坝的关键一年。而要修的话,建设方又将直接面对公众的反对、专家的质疑,以及今年9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规的森严壁垒。

经南方周末的调查发现﹐早在2000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监督管理司在北京组织召开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分析报告》论证会上,对紫坪铺工程是否应该上马进行论证时﹐多数与会院士和专家都认为鱼嘴工程是不可行的,不应建设。紫坪铺水库要建也要按可持续发展原则再行深入论证。

值得一记的是,由于第一次环境评估报告会没有通过,工程建设部门又委托中国水科院某研究所召开了第二次环境评估报告会,这次会议避开了上次的专家,另外找了一些水利系统的内部人士。

据了解,在这次会议上同样存在不同意见,但与会人士最后达成妥协:紫坪铺动工可以,只要不上马鱼嘴工程就行了。于是,报告终得通过。

而现在建设方又提出各种上马鱼嘴工程的理由﹐专家指出“都江堰是中华民族优秀智慧的结晶,能提高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无价之宝。不可以用5000万来评价它,何况这个5000万是谁受益?是全世界人民,中华民族,还是哪个部门?”“在都江堰上游,一个以无坝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上游加道坝,只会让古人笑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的愚蠢。?”

虽然杨柳湖水库工程日前被暂停﹐但还没有被正式取消﹐南方周末在报道的最后指出﹐它将是一块试金石:部门行业的眼前效益为重,还是公众利益至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魏星艳已被秘密转移到都江堰 生死不明
都江堰建新坝争议扩大
三部委查都江堰新建水坝  认定将危害世遗
中国大陆不同意在都江堰上游修建大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