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苑:蜡染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蜡染,古称“蜡频(xie)”,是中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 染工艺之一。

蜡染大约起源于汉代,今在布依、苗、瑶、亿佬等民族地区流传。很多妇女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习蜡染,蜡染织品常用做衣裙、被毯、包单等。蜡染方法是“先用蜡刀蘸上熔化的蜡液,在白布上绘画出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便投入靛缸(以蓝色为主,内浸染,后用水煮脱蜡,布面即现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花纹。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蜡染织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此项工艺很早就流传到国外,成为国内外畅销的民族工艺品。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6世纪瓷砖画艺术进入西班牙、葡萄牙时,因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只装饰在教堂、修道院、王宫和贵族宅邸的建筑物上,成为身份、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后来这种装饰艺术日渐普及,开始出现在各类建筑上,如今在这两个国家很多普通居所中都能看到。
  • 宋景德年间,宋真宗命昌南进御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因瓷器精美,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随着宋的南渡,北方许多著名窑场的优秀工匠纷纷来到景德镇,
    把当时北方先进的制瓷工艺带了过来,从而使景德镇的制瓷技术力量得以充实,景德镇也因独创青白瓷而名扬天下。
  • 景德镇瓷业发展到元代,工艺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 继宋代创青白瓷之后,又创烧成功具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瓷器之特色。从而把景德镇瓷业推向遥遥领先的地位。  
  • 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取得了更高的发展。凡前代已有的品种,此时应有尽有;大量新工艺、新的装饰手法,也先后涌现。如清新优雅,气韵生动,足与水墨画并驾齐驱的永乐、宣德青花;鲜红莹亮,色若朝霞,灿如霁日宣德霁红 ;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斗彩;薄如纸、莹如玉、吹之欲飞的永乐薄胎甜白;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嘉靖、万历五彩;还有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绿、深沉幽净的霁青,娇艳柔美的浅黄,呈色稳定的矾红等等,都创始于明代,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尽态极妍。
  • 清代的前期,景德镇的瓷业与明代一样,代表着时代的高水平,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景德镇瓷业的鼎盛时期,镇内人口逾十万,瓷业发达,商贾如云,有“绝妙花瓷动四方,半里长街半窑户”之说。当时的瓷业工艺达全国最高水平,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古彩、粉彩、珐琅彩和各种名贵色釉。造型精巧、装饰绚丽、瓷质莹润,着三者兼备,构成了康雍乾三朝的辉煌成就。
  • 青花是中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方法之一,在窑器“以青如尚”,单色青釉为主的基础上,景德镇的陶工们创造性地吸收了外地经验,改革了色釉,并且不满足于刻花,印花纹饰。他们丢掉了使用过许多多世纪的刻花刀,印花模,把中国人最善于驾驭的毛笔用到瓷器上,使它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历史上,在景德镇所创造的丰富多采的陶瓷装饰中,尤以“青花”的影响为大。它是中国瓷器中突出的产品,在陶瓷工艺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 宜兴紫砂陶生产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是中国独特的陶瓷工艺品。素以制作技艺精湛,造型丰富多彩,色泽古雅淳朴而著称于世。
  • 全台湾传统匠师约有五万人,但大部分都处于失业状态,台南市传统艺术薪传学会监事魏俊邦老师,今天呼吁相关单位给他们一个维护古迹的机会,使古迹维修更完美。十一岁就从事庙宇修护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四、五十年的魏俊邦,今天上午很感慨的表示,台湾目前的传统匠师约有五万人,但有很多师傅目前都没工作,包括他自己的徒弟二十名,不是在夜市摆摊,就是在当保全人员,原来所学传统工艺已无用武之地。
  • 景泰蓝又叫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道工序完成后才是反复烧结,磨光镀金。可以说,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产量占全年的一半,品质最好。安溪铁观音的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铁观音的品饮,目前在福建泉州、漳州以及厦门、潮汕一带和台湾,仍沿袭传统的功夫茶品饮方式。陶壶置茶,冲以沸水,此时即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正是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有朋自远方来,飨以功夫茶,确是一种表示敬重客人的生活艺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