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风:回族艺术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讯】

  花儿

  “花儿”是西北民歌的一种,据说由元曲演变而来。其旋律高亢豪放、悠扬婉转,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广泛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的各民族群众中。回族群众也十分喜欢唱“花儿”。花儿会是“花儿”歌手们竞赛与交流的聚会,更是喜爱“花儿”的各民族群众的狂欢节。

  山曲儿

  流传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民歌,源于西北花儿。清乾隆年间甘、陕一带的回族大批迁往新疆,因此“花儿”也随之流入昌吉。山曲儿基本上属于“河煌花儿”流派,多采用“河州大会”、“白牡丹令”、“孕马儿令”、“大眼睛令”等。词分两种,一种是“头角齐式”,民间称做“齐头齐尾”式,即每首四句,每句字数较整齐;一种是“折断腰式”,每首五句或六句,其中有四个长句,插一或两个短句。歌词朴实、生动,曲调高亢、明快。

  哇鸣

  回族民间乐器,古代称为“埙”,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因它取材方便,制做简单,很受群众喜爱。琴身用黄胶泥捏成中空的扁豆形、鸡蛋形、牛头形,再用小榻扎几个小孔,一般是前四,后三,上边留一吹口,晒干即可。演奏技巧类似汉族的萧,按需要放孔、压孔。音量小,音域窄,只能吹奏简单的曲子。最近宁夏音乐界人士在原来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音量大、音域宽的哇鸣。

  贤孝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州。表演者只有一人,自弹自唱。内容多为根据二十四孝中的故事编写的唱段,因此称为“贤孝”。主要唱腔有:月调(也称“月音”)、兴调、悲调、喉音、泪音等。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民俗民风】蒙古族服饰
芋竹笋节登场 杨秋兴踩街促销
【民俗民风】彝族历史
【民俗民风】满族历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