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教师哪里来?

骆明庆  台大经济系副教授

人气 136
标签:

【大纪元10月27日讯】根据《中时晚报》十月十一日的报导,教育部在对立法院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份题为“中小学师资供需与流浪教师问题”的专案报告中,首次公布关于“流浪教师”的统计数字。自从八十三年公布“师资培育法”,八十六学年度开始依新制总共核发了十万张合格教师证书,其中七万人已经获聘为教师。换言之,持有合格证照而无法获聘的“流浪教师”有三万人。

教育部并在报告中指出,中小学教师供需之所以失衡,主要是受到自由市场竞争机制的影响、师资培育多元化致使“量”难以估计、不适任教师淘汰不易、教师未能顺利退休,以及“少子化”降低师资需求等种种因素所造成。

“流浪教师”的现象,真的如教育部所言,是“自由市场竞争机制”所造成的吗?换个方式问,为什么我们不会在自由市场上看到“流浪工程师”,或是“流浪厨师”,而独独见到竞争激烈,全台走透透参加甄选的“流浪教师”呢?

在一个自由市场的竞争机制中,想要雇用教师的学校决定了对中小学老师的需求,想要当老师的人们决定了教师的供给,供需双方则共同决定了教师的待遇,亦即价格。当中小学老师的待遇,相对于其他行业偏高时,想要当老师的人数就会多于社会对老师的需求,自由市场自然会透过待遇的下降来调节供需。一个行业的待遇下降之后,原先想要进入的人自然会转投其他行业,因此我们不会在其他行业看到“流浪求职者”。

换言之,我国“流浪教师”现象的发生,其实不是“自由市场竞争机制”所造成,反而是因为自由市场受到政府严密管制。其根源是政府在中小学教师这个劳动市场上,不但管制了价格,也同时管制了中小学教师的“需求”与“供给”。

我国的中小学,几乎都是公营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完全由政府决定。虽然,许多中小学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相当辛苦,但是从各校甄选教师时的激烈竞争程度看来,中小学教师相较于同一个人可以从事的其他行业,待遇应是相当不错的。这个政府制订的偏高待遇,造成过多的人想要成为中小学教师。

另一方面,政府也是公立中小学教师的唯一雇主,政策制订下的“学生老师比”决定了整个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需求”。此外,我国师资培育的过程中,透过教育学程的核定和教师证书的颁发,政府其实也牢牢地掌握了教师的“供给”。

因此,政府在中小学教师的劳动市场上,一方面规定待遇,另一方面又同时管制了对教师的需求与供给。价格无法调整之下,供需当然失衡,这才是“流浪教师”产生的真正原因。换言之,“自由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存在,才是问题的根源。──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师资培育量逐年减 八年后剩九千余人
法轮功创始人发表《惊醒》
法轮功创始人发表《法难》
【特稿】共庆世界法轮大法日 同走回升之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