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 三人共享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10月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怡君台北报导〕台大生化科学研究所所长邱式鸿指出,今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得主都是医生出身,他们发现的蛋白质分解机制,在2000年人类基因图谱解码后的“后基因体时代”扮演基础医学的关键角色,该机制虽是种化学作用,但隶属生物化学的“蛋白质化学”领域,后续应用也都在医疗方面。

邱式鸿表示,生命科学界很早就发现,生物等级在细菌以上的细胞,都含有一种由七十六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型蛋白质,由于这种小型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从酵母菌到人类的各种生物体内,且结构都非常类似,就被命名为“泛肽素”,但一直不清楚它的作用。

邱式鸿指出,杰哈诺佛、贺希科、罗斯三人率先发现了堪称是细胞资源回收桶的“蛋白分解体”,所有废弃不用或合成错误的蛋白质,都会送到那里分解成氨基酸,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作用,三人也发现泛 素恰好扮演了关键的标签角色,唯有接上泛肽素的蛋白质,才会被送到蛋白分解体回收再利用。

邱式鸿表示,蛋白质的分解回收机制,和细胞分裂、基因修复、蛋白质品质管制和免疫系统的运作息息相关,如果蛋白质处理废物的管控没做好,就会让不好的蛋白质持续留在体内而衍生许多疾病,包括狂牛症、老人痴呆症、癌症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等,在老人痴呆症患者的脑中发现许多淀粉状的组织,一般相信就是未被细胞清除的不良蛋白质。

2002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访台

〔自由时报记者洪素卿台北报导〕台湾生物医学界近年“贵宾”不断﹗继2001年诺贝尔生医奖得主哈威尔(Leland H.Hartwell )、2002年得主约翰萨尔斯顿(John E.Sulston )访台后,研究细胞死亡的权威、同为200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罗伯霍维玆(Robert Horvitz ),日前应跨世纪医疗促进基金会、台湾大学等单位邀请访台。

霍维玆昨天由台大医院院长林芳郁等人陪同,与台大医学院师生对谈,畅谈二十一世纪生物医学的发展方向。未来几天,他将由过去曾跟随他研究的台湾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教授吴益群陪同,参加国防医学大学、三军总医院与中央研究院所办的研讨会。

霍维兹从一九七○年代开始,藉由才零点一公分长的线虫,建立一整套关于细胞死亡的研究模式,并借此发现细胞内的杀手基因、保镖基因及毁尸基因等,破解一个健康细胞从死亡到最后被毁尸灭迹的秘密。由于人类的癌症、甚至老年痴呆症等,都与细胞无法正常死亡有关。也因此,霍维兹的相关研究无疑是为这些严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开启一扇大门。

至于二十一世纪生物医学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霍维兹认为,目前当红的基因医学、干细胞、细胞学等,将继续荣膺本世纪生物医学显学。他认为,虽然基因治疗对“载体”的安全性尚有疑虑,但未来应可克服。

相关新闻
戈巴契夫批评伊拉克战争侮辱民主
吴逸夫:杨小凯先生国籍辨——纪念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杨小凯
诺贝尔和平奖 能改变世界?
2004诺贝尔奖得主陆续出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