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冬季宜天养生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1月25日讯】冬三月,从立冬起至立春前一天的时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尤其是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生机闭藏,阴气盛而阳气潜伏,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在冬季如何做到“天人相应”,以保持机体阴阳相对平衡呢?

  中医学认为,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心主火,藏神,只有水火相济,心肾相交,方可神清心宁。因此,在冬月闭藏之时,应调养心肾,以保精养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干扰刺激,处于淡泊宁静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   

  冬三月,应以敛阳护阴,养“藏”为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清代石成金在《养生镜》中告诫人们:“冬三月乃水藏闭涩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这就要求在起居方面,做到作息有时以顺乎自然规律。早睡以养人体阳气,待日出后起床以养阴气。有利于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古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冬衣伸足卧,则一身俱暖”的名言,穿的内衣、棉袄、棉裤以纯棉布为宜,和暖贴身,再套上外衣,可抵御寒冷;冬季手脚易冻,外出要戴手套;鞋袜宜保暖透气、吸湿性好,鞋底要防滑,脚暖则一身皆暖和舒畅。冬季北方多睡火炕,近些年来用电热毯者日益增多,无论采取哪种,以温度适宜为好。同样,无论是用火炉、暖气或空调,室温宜18℃~20℃左右,且忌温度过高,以免内扰阳气,使之外泄,或积热于内,形成阴虚火旺,痰热瘀血,至春就会发温病、时病、或诱发宿疾复来。此外,冬令养生要特别注意节制房事,以固护阴精。

  “冬练三九”,是民间宝贵经验。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实践证明,冬天怕冷,终日紧闭门窗,恋床、睡懒觉,或在空气污染的室内通宵打麻将、玩扑克,极易导致体质迅速衰退,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而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耐寒力强,不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冻疮等病,也是预防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良方。

   另外民间还有“冬补三九”的习俗,是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冬是肾主令之时,要顺应肾主闭藏,藏精及冬至后阳气萌生的自然规律,适度地冬令进补,可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以促使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抵抗力,起到预防开春温疫流行的作用。

冬令进补首先是食补,采取食补者应先请中医进行诊断,根据机体的阴阳盛衰、虚实寒热,因人而补。偏于阳虚者,以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为宜,可起到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之功效。《饮膳正要》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偏阴虚者,以食鸭肉、鹅肉为好。

鸭肉性甘寒、有益阴养胃、补肾消肿、化痰止咳作用。鹅肉性味甘平、鲜嫩松软,清香不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鹅肉可“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民间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谚语。此外,鳖、龟也是滋阴佳品,可适量食用。

值得提及的是,多数认为冬令只吃肉类才算进补,殊不知,肉类食物属于酸性,如天天以牛、羊肉和禽肉进补不利于健康。所以,要配合各种粥及瓜果蔬菜食用,如玉米红薯粥,小米红枣花生仁粥、菜粥等,常吃胡萝卜、白萝卜、大白菜、油菜、菠菜、鲜藕、绿豆芽、食用菌等。荤素搭配既有利于酸堿平衡,还可预防冬季维生素A、B2、C缺乏症。

  其次为药补,采用药补者更应分清阴阳、气血虚实,辨证选用。药补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http:/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低温养生
低温养生 人气 4
龙年趣谈 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生肖变蜗牛
盐水蜂炮名列全球10大庆典 起源竟跟瘟疫有关
恒春古城中元抢孤 “雨”神同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