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古桥之九:安澜索桥

意文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战国秦昭王时代,蜀郡守李冰率众兴建的都江堰,是中外闻名的巨大水利工程。著名的古代索桥─“安澜桥”,就坐落在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市区西岷江上,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岷江恶浪滔滔,在没修建索桥之前,流传民谣中有“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之说。该桥是古代四川西部对外的商业要道,同时也是汉、羌、藏族人民的联系纽带。

根据《水经注﹒江水》中载“涪江有笮桥”,由记载中证明安澜桥的修建,不晚于都江堰修筑的年代。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意为竹索)。这是古代川西地区建筑索桥的主要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竹藤桥”、“绳桥”等名称。

安澜索桥古名“珠浦桥”。宋初(公元990年)大理评事梁楚,以竹索建造人行吊桥,改称为“评事桥”。

明末,地方官府以毁桥想阻止张献忠。改桥为渡,名为“伏龙渡”。因岷江水大流急,时常发生覆溺事件,过往行人无不临江感叹,怨愤不已。

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五月十五日,渡口又发生翻船事故,有百余人丧生。时由贵州毕节人,生平好义乐善的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察看地形地势,测距离,翻阅建桥史料,请教当地水木工人,报经官府上书县令吴升,县令应允,于是游说八方募集资金,用竹索重修索桥。

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五月,何先德先生带领四个乡镇的人民开始动工建桥。在桥尚未完工之时,有两个不听劝阻的樵夫,强行顶风过桥,落水丧生。渡口的“把头”买通官府,诬何先德以草菅人命之罪。何先德先生含恨九泉。何妻杨氏,强压悲愤,继承夫志,完成了索桥的修建。

索桥上横铺木板,两旁设有竹翼缆为栏,用于行人挟手之用,行走平安,故名“安栏桥”。从此,行人免去了渡河之危,可安步狂澜,于是改名“安澜桥”,取其不畏波澜,安然过江之意,留传至今。

后人为纪念何先德夫妇之功德,于桥侧立何公何母祠,并将此桥誉为“夫妻桥”。每年以所有义田的收入,进行对于索桥的培补,安澜桥享安无恙长达15年。何先德夫妇兴建的竹索吊桥,桥长94丈(约313米),共8孔,桥宽8尺(近3米),高7丈(约23米余)。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该索桥原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竹篾片编成5寸粗的竹缆索24根。其中10根作桥底索,将此如碗口粗的竹缆索横飞江面,上面在横铺木板作为桥面,木板两端再压上二索,一同和底索夹牢桥面板。再以12根竹缆索分别列于桥的两旁,作为扶栏。

为了使桥索加强其坚固性,每隔3至6尺,用木条对称的将12根竹缆索扶栏夹紧,以铁栓固定,木条与桥面下的木梁联结而形成U型框架。底缆索捆在横梁上,使桥成为一整体。

在桥跨中间的石墩上和两岸,用木绞车绞紧底缆索,再用大木桩绞紧扶栏的竹缆索,绞车安置石室木笼中,在木笼之上修建桥亭,上层用密排大石装砌作为压重之用,下层中空得以行人。

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初秋,桥被洪水冲毁,后又修复。反反复复。索桥越修越好,民众无不称赞。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野火蔓延将桥焚为灰烬。县令又组织工匠重修索桥,并立“不得荒废维修”一碑告诫后人。

索桥原全长约500米。如今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把桥下移100多米,并将竹索全部改为钢索结构,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制的桥墩,桥身也缩短为240米。

桥在1974年又一次重建,横跨内江、金刚堤和外江,站在摇晃的桥上,目睹岷江穿山咆哮而来,看看“分四六、平水旱”的鱼嘴,不能不为古蜀国先民的智慧所折服。

“索桥”是我国先民利用本地竹木资源,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所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安澜索桥”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

发稿时间:甲申年九月廿二日 公元2004年11月4日 星期四 recommand 推荐给朋友
正见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中国著名古桥之八:最长的古桥─五里桥 2004年10月28日
中国著名古桥之七:奇妙的音响建筑─七孔五音桥 2004年10月20日
中国著名古桥之六:石拱桥中的艺术杰作─双龙桥 2004年10月15日
中国著名古桥之五: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洛阳桥 2004年10月10日
中国著名古桥之四:芦沟桥─雕饰工巧的石狮 2004年10月3日
中国著名古桥之三:桥孔最多的宝带桥 2004年9月24日
中国著名古桥之二:世界首座启闭式桥梁─广济桥 2004年9月16日
中国著名古桥之一:巧夺天工的赵州桥 2004年4月29日

除大法原著、师父经文之外,正见网所刊登文章皆为弟子个人所悟,请大家严格以法为师。

正见网版权所有 ©1999-2004 ZHENGJIAN.ORG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芦沟桥位于北京城西南13公里、丰台区宛平县城西门外,跨永定河之上(旧称芦沟河,芦沟桥便以此命名),它是北京最古老的石造多孔联拱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的历史。在金代,芦沟河是出入京都南北的交通要津,同时亦是军事要地。
  • “洛阳桥”是中国现存第一座跨海石桥,位于泉州城东北13公里处,横架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之上,桥以江为名。
  • 福建东山岛冬古湾郑成功古战船遗址最近发掘两处沉船遗址,考古队证实一处是宋元时期运载青釉瓷器的沉船,一处是晚清时期运载建材物资的沉船。
  • 双龙桥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当时只建成三孔石桥,后常因沪江、塌冲河水泛滥成灾,河床被冲积而逐渐加宽,三孔小桥独居河中,已无法横跨两岸,于是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又续建造十四孔石桥,与原建的三孔石桥首尾相连,雁齿蝉联、合为一体,故又称为“十七孔桥”。
  • “七孔五音桥”是清东陵顺治皇帝的陵区里,近百座石桥之中最大、最奇特、最神秘而有趣的一座桥梁。
  • “五里桥”坐落在福建省福州市晋江县安海镇的西侧。安海镇古称安平镇,因此,此桥又称为“安平桥”。又因位居于安海镇西畔,故又俗称“西桥”。初建时桥长811丈,宽1丈6尺,长度约合五华里(即二公里半),故又称为“五里桥”。
  • 泸定桥是由清朝康熙皇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是四川通往西康 、 西藏的要道之一。在没有建桥之前,人们主要依靠竹索、藤索或附近的三个渡口渡过大渡河。由于水流湍急,无论官民,商旅,还是藩地使臣过河都很艰难。
  • 古燕国的都邑、元以后历代中国的京城:现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设计始于元世祖忽必烈之时,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过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设计与布局,后世子孙不但能一窥中华文化中许多精微奥妙的神髓,更可以发现许多现代西方文化与古中华文化之间颇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处。
  • 新疆的坎儿井鼎盛时期曾多达一千多条,全长5,000公里,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开辟了沙漠绿洲文明,展现中国古代地下水利工程的成就。
  • 中国古代杰出的大工程建筑涉及军事防御、水利堰渠水道、皇宫帝陵、交通桥梁和宗教建筑与艺术等等的范畴。其中的万里长城是非常出类拔萃的一个,被视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着录的灼灼星曜,闪烁着中华建筑工程傲世的光彩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