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竹:文明的自救

刘晓竹

标签:

【大纪元12月10日讯】不能说中华文明已经堕落,这有点大不敬,但这个文明内部有不少人,包括一部分精英,已经走向堕落,这又是不争的事实。文明的本文意识脱落,用古人的话说就是:人心不古。可悲的是,在这个“人心不古”之前,还有一个“食古不化”的问题,在“食古不化”后面,又有一个“食今不化”的问题。换句话说,老祖宗的东西搞了个半吊子,现代西方的东西又变味走调,中不中,西不西,土不土,洋不洋,这就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困境,叫做不清不楚,消化不良。

还有一个笑话。最近,美国耐克公司一个叫“恐惧斗室”的篮球鞋广告,被中国政府要求停播,原因是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习惯。如果有所谓“食古不化”,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连一点幽默感都承受不了吗?广告的主角是NBA巨星詹姆斯,与假想对手大战,一是一个身穿长袍的老人,一个是象敦煌飞天形象的女子,一个是象中国龙的怪兽。政府官员觉得亵渎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不明白,中华文明什么时候变成图腾文化了?

一个文明只有在行将就木的时候,它的文化符号才明显衰退,而依赖这符号的统治者才会感到神经衰弱,所以才要用政治或权力手段来对某些符号象征进行特别保护或净化。这就产生了对人民思想与表达习惯的种种禁制。我说不清楚,究竟是文化禁制导致了文明衰败,还是文明衰败导致了文化禁制,反正这两个东西常常一起出现。然而问题是,靠政治权力搞禁制,这套做法越来越不灵验了。现在是资讯革命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你想垄断资讯、封锁言论,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有人可能问:问题有那麽严重吗?从中华文明自身而言,这点事当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从官方的反应看,问题的确很严重,因为它反映了一种心态,一种对文明发展的思路。用最简单的话说,这是一种文化心理变态。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举国上下变过一次态,对中华文化的摧残,至今余毒犹存。现在是不是又要变态了?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近代摧残中华文明的事情都是从政治那里来。文革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天的政治的确令人担忧。贪官污吏对老百姓的掠夺压迫,日趋严重,而政治界的浑浊蔓延到文化领域,就是知识界的鱼目混杂,泥沙俱下,即使有清流也难以见天日。这让老百姓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产生置疑,甚至反感。现在不是有不少人走上民间维权抗争之路吗?这导致中共进一步搞思想禁制,这条路走下去,必然要再一次大伤中华文明的元气。清末就是这样。太平天国运动不但暴露了统治者的残暴,也使中国文化的古今传承出现了巨大断裂。

在这样情况下,我们必须多一点文明意识上的反思,这个事起码要让知识界做起来。政治领导人不可能做这个事,但起码不要阻碍知识份子、读书人做这件事,不要碍手碍脚,不要搞思想禁制。只有这样,中华文明才能有摆脱困境、走自救之路的可能。在我看来,中国现在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暴力革命,也不是更多的外国投资,而是一种以灵魂救赎为中心的改革运动。不是说思想文化是万能的,但没有它则是万万不能的。被压抑的中华文明的内在活力发掘出来,这个民族才能达到真正自救。什么是自救?这意思就是不能靠神仙皇帝,也不能靠救世主。老百姓要靠自身的力量,或人性的力量,靠追求真善美,达到某种正本清源,返本归真,从而实现社会道德的重建,以及人伦与政治秩序的重建。由此看来,中国的确需要大德,但这个大德不是哪个人能给的,而要从老百姓的内心深处发扬出来。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刘晓竹:国庆感言  中国人“站起来”要分四步走
刘晓竹:总统大选与中美关系
刘晓竹:文化市场与说话市场
刘晓竹:比稳定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