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调控 经济仍过热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2月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孟伦专题报导)效果不彰,经济仍有过热现象。已经进入2004年最后1个月份,国内外各机构开始对2005年经济展望进行预测,而中国经济发展的隐忧,不约而同成为各机构评估影响全球景气之重大变数。

经济学人(EIU )全球编辑总监法兰克林(Daniel Franklin )更直接点名,因为中国硬着陆(hard landing )的可能性尚未排除,被列为“2005年全球经济主要4大风险”之一。

外资机构花旗银行台湾区副总裁郑贞茂更指出,中国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不仅成为明年景气一大变数,也使得部分台商考虑将投资重心转向越南或返回台湾。

关于宏观调控,中国官方其实自去年下半年起,已陆续采取宏观调控措施:首先,2次提高银行业存款准备率,由6%提高到7.5%,并允许贷款利率在现行基准利率加上0.63个百分点。

其次,中央政府也严密监控钢铁、水泥、房地产、电解铝、汽车等过度投资的行业,同时整顿高尔夫球场、大型购物中心等开发案。

再者,为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成效,中国更在今年10月底调高利率,这也是中国自1996年,陆续8次降息后首次升息。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硬着陆或软着陆的问题,目前根本尚未形成,因为宏观调控还没有发挥效果,经济依然存在过热现象。

经建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投资年增率虽然从今年第1季的43%降为第2季的14.2%,但第3季投资年增率又迅速攀升至25.9%,而10月份为26.4%。

最值得关注是,被中国列为宏观调控重点项目的钢铁业,10月份的投资年增率竟然高达97.2%,显示过度投资现象并没在中国减缓,宏观调控绩效不佳。

不仅如此,经建会还表示,中国今年第3季的消费者物价年增率高达5.3%,是7年以来(1998年 )新高水准。而10月份生产者物价年增率高达8.4%,去年整年平均仅2.3%,“中国通货膨胀的隐忧还是存在﹗”

再从经济成长率来观察,根据经建会相关资料显示,中国GDP(国内生产毛额 )成长率已从今年第1季的9.8%,微幅下降至第2、3季的9.6%与9.1%。

日前中国总理温家宝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坦承,目前宏观调控的成效仅是初步、阶段性,未来还是要继续防止投资再度加速,或物价上涨幅度过大。

至于宏观调控对台湾的影响?经建会指出,中国目前所推行的措施主要针对钢铁、水泥等特定内需市场,对台湾出口贸易与台商的实际影响有限。

不过一向对中国经济发展持负面看法的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张清溪忧心指出,中国经济早已经开始拉警报,他呼吁台商必须提高警觉、审慎面对。“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但中国经济早就该垮了,全面下挫、崩溃只是迟早的问题。”

张清溪指出,中国经济高成长是来自于投资而不是消费,但里面很多投资项目都是没有经济效益的,这样的经济体质要如何维系下去?

张清溪抨击,因为中国地方政府为了要拉高GDP成长率,毫无限制乱投资﹔将导致生产过剩,使得中国当前经济成长的质量大打折扣,并衍生银行呆账问题。

因此他认为,尽管中央政府祭出冷却经济的紧缩政策,但地方政府却阳奉阴违,经济根本达不到降温效果,台湾不应该继续将资金搬到这么具有高度风险的市场。

相关新闻
中经院:明年台币均价31.7元
伪台湾毛巾 明年全面取缔
台湾需要既大又强的银行
欧盟对中国售武禁令与空中客车交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