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艾苏:曼哈顿中心昇起一颗璀璨的中国舞星

——评艺术家瑜玮独舞的美学贡献

夏艾苏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2月19日讯】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名家云集﹐世界级珍品﹐交相辉映﹐造诣略逊一筹的艺术家很难引起观众注意﹐但中国独舞《喜》一出现﹐从头到尾吸足了全场观众的目光﹐给人以强烈印象﹕中国少女是那样美﹐那种善良﹑热情﹑真挚的美﹐中国的民族舞是那样的丰富﹐璀灿﹗没有大型乐队﹐巨型舞美设备﹐完完全全中华纯朴风韵﹐博雅气派﹐完完全全只凭舞蹈艺术本身的魅力﹐倾倒了中西观众。

一﹑化刚于柔﹐相得益彰﹕

十年前﹐震撼台湾的杨丽萍的孔雀舞充溢大自然的灵性﹐反映了中华边陲民族与万物和谐的原始美趣﹐但偏重于南国阴柔之美。人们很少见到北方少女的矫健舞姿与阳刚之美。瑜玮的创作《喜》似红旋风飞旋跃动﹐红红火火﹐又似流水行云﹐满台飘飞。舞蹈中抒情也很别致﹕由徐缓而快捷﹐由含蓄而舒张﹐因疾舞而兴奋﹐由喜庆而欢乐﹐因陶醉而奔放。

既有火的热烈﹐又有水的柔情﹐水与火相得益彰﹐刚与柔融为一体﹐柔韧而又挺拔﹐妩媚而刚健﹐婀娜多姿又仪态恬静。刚溶于柔﹐柔化于刚﹐把北方少女除夕的欢乐﹐情绪的活泼﹐心智的灵动﹐体魄的坚韧﹐身手的矫健表现得淋漓尽致﹐美伦美焕。水火既济﹐刚柔相济﹐不仅是道家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华舞蹈的远古传统。见于古籍的最远古的舞蹈﹕“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葵”﹐显然有阳刚之气。屈原《九歌》中的《东皇太一》的祭神舞﹐阳刚之气跃然纸上﹐在瑜玮的未来创作中﹐我们也许会看到《九歌》中《湘夫人》《山鬼》《国殇》中的影子及《离骚》中仙女们的姣姿。

二﹑专基于博﹐涉猎广域:

看过精致的节目单中对名演员的全面介绍﹐方知瑜玮不仅是个曾在大陆中央舞蹈团跳独舞的演员﹐而且是位造诣经年的年轻艺术家﹐早在1986年获鄂省舞艺比赛一等奖﹐1998年获全国舞赛优秀奖﹐1994﹐1995年领衔大型民族舞蹈《漓江情韵》与《瑶山之火》﹐为大陆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2000年来到美国﹐在许多城市演出﹐被评价为“美丽﹑可爱和有真正天赋的舞者”﹐“极具光彩的舞蹈家”。2000年以前虽囿于大陆封闭的有限空间﹐从其舞术功底的扎实﹐深厚看﹐会观摩涉猎到多民族领域﹕西南西北边陲有缤纷盛开的民族舞在﹐除藏蒙舞蹈宝藏外﹐光云南﹑海南就有瑶﹑苗﹑白﹑壮等几十种民族舞乐﹐在新疆维吾尔与哈萨克﹑塔吉克﹑俄罗斯等族的舞艺也各不相同。专业建立在广收博取的雄厚基础上﹐是中华美学传统﹐宋人姜白石既是音乐家又是诗人﹐唐人王维诗中有画﹐又是大画家。近代人梅兰芳又是丹青高手﹐师从齐白石学画﹐张君秋倾心西方交响乐及发声技法﹐京剧胡琴家杨宝忠又是小提琴高手。独舞《喜》快捷碎步﹐一阵风似地出场﹐以扇遮脸﹐突然亮相就有中国戏曲武丑的精华﹐名为出场“扑蝴蝶”﹐其变化多姿的步伐也有芭蕾与拉丁舞等各大州许多舞种的吸纳。瑜玮的专与博的统一正是中华传统美学的特色。

三﹑去粗取精﹐锻美于精﹕

1997或1998大陆新年晚会﹐有类似主题的独舞﹐有名家周杰演出﹐绿裤红袄﹐几乎“丑扮”﹐动作夸张﹐有些儿童化﹐比起瑜玮的演出显得粗糙﹐观察北方少女也只在浅层表面﹐没有内涵﹐表现的仅是欢乐而已﹐是仓促的贺岁作品。

梅兰芳先生的舞蹈美学可概括为一个字﹕“精”﹐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就在一个精字﹐《霸王别姬》中的舞双剑﹐《天女散花》中的舞飘带﹐双剑与《夜深沉》曲牌﹐身体与飘带浑然一体﹐阳刚与阴柔高度统一。

中国现代舞蹈前辈戴爱莲等人﹐囿于当时“一边倒”的大陆﹐受无神论的局限﹐难以提炼中华文化的精华。梅兰芳早年就有勇气冲过太平洋﹐其民族艺术的真正知音却在美国。上世纪卅年代梅兰芳访美﹐丰富并提高了美国的舞台及表演美学。单单《费贞娥刺虎》(注)一剧中﹐费贞娥刺死刘二虎后倒下的舞台位置﹐舞台角度﹐观众角度﹐美国专家们多角度拍照﹐发现从任何角度﹐都是恰到好处﹐至于侧卧的姿态及身体的倾斜﹐更是美到极处。

在《喜》之独舞中﹐舞者节奏多变﹐舞蹈语汇纷繁﹐但无论怎样疾速转换﹐始终保持了造型美及形体美﹐身段之美。功夫精到﹐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唯有转身﹐侧背面对观众时﹐尚需推敲﹐面对录影定格﹐或可发现尚有可以打磨处。

四﹑寓善于纯﹐完美于善﹕

现代美国舞蹈﹐争新斗奇﹐台上有吸血鬼﹐墓中人﹐灯光陆离﹐冒烟冒火﹐布景怪异﹐光线阴沉﹐群魔乱舞﹐完全告别欧洲古典舞的典雅堂皇﹐也不讲舞蹈格律。青年中流行的更像机械体操﹐竞夸体能﹐“个性解放”﹐理性无存﹐没有善﹐更休谈心灵美。心里空虚﹐言之无物﹐人格物质化﹐舞姿机械化。

而独舞《喜》却给人留下强烈印象﹕中国姑娘多么善良﹐美好﹗舞者把中国北方姑娘的性灵发掘到尽﹕诚实与善良﹐热情与真挚﹐心地的纯洁﹐对和平的珍爱﹐对幸福的向往与憧憬﹐对家乡对父母对乡亲的眷爱﹐对朋友的真诚﹐对外人的好客﹐柔情似水又寓刚于情﹕执着﹐顽强﹐坚韧﹐坚忍﹐刚强自尊﹐端庄自重﹐自立自爱﹐彻底有别于现代大陆烟花堕落的一代。没有似电影《英雄》中黑文化的玷污﹐纳粹美学的渗透﹐也没有商品大潮的侵染﹐体现出道地的北国少女的情素﹐纯然的中华文明的韵致。

上世纪卅年代梅以艺术博士头衔访美归来﹐苏联也不甘落后﹐也以文化部相邀﹐单单手指的表演及造型即引起美学界多次专题讨论﹐一位权威艺评家激动地说﹕反复欣赏梅博士的“兰花指”﹐觉得所有苏联舞蹈演员都应该把手跺去。报刊以为高论﹐无人表示异议。无神论的苏联学者们﹐不可能理解﹐“兰花指”的绝美在于内涵中的性灵美及民族文化中的人性。在“稳定压倒一切”屠杀了几百万自己人的苏联﹐怎么可能出现“兰花指”﹖﹗

即使在弱女子与强人格斗的“费贞娥刺虎”一剧中﹐费氏宫娥的身段﹑姿容与举手投足中的美﹐尤其死亡之美孕含着古代华人的贞操观﹐善恶观﹐是非观与价值观﹐对流寇将军的鄙视﹐对自己信念的忠贞。而美国人看到的是弱女子人性的善战胜了流寇的强势与凶恶﹐是人性上善与恶的搏斗﹐而受到艺术上的感染﹐美国专家们看到的是美与善的结合﹐美与伦理的结合﹐美学与伦理学的结合。正因为如此﹐该剧在大陆被视为反动﹐认为诬蔑农民起义﹐久已禁演。

梅兰芳塑造中华女性的成功除艺技千锤百炼之外﹐还在于他对中华各类型女性的体察﹕宫廷仕女﹐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江湖女侠﹐巾帼英雄。提炼出种种性格中内含的纯真与善良﹐坚韧与勇敢。

大陆美学已走入死胡同﹐囿于无神论﹐蔡仪先生只在什么是美的定义上转圈子﹐说“谐调是美”失于肤浅﹐朱光潜先生略有深度﹐也不敢触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抗日战争以前作家林语堂提倡绅士风度(竟被鲁迅批判)﹐但林氏学贯中西﹐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他的《美的哲学》内涵丰富。

现代不误人﹑不害人的美学﹐唯有高行健先生的最为完整而中肯﹐他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是发表讲演《文学的理由》包含了现代文艺创作的许多规律﹐可以为一切艺术所借鉴﹐譬如他说﹕

“真实与否不仅是个创作方法问题﹐真实不仅是美学的价值判断﹐也同时具有伦理学的意义。”

“对人生众生相是粉饰还是直陈无余﹐却一眼可以看出。”

“之所以有时跟着作品受难﹐只因为是他人的需要﹐当权势需要制造几个敌人转移民众注意力时”艺术家“便成为一种牺牲品”。

张艺谋为电影《英雄》所累﹐已被高先生言中﹐幸而聪明的艺术家已远离虎口。

高先生还强调艺术家“要经得起商品世界的考验”而严格区分上乘艺术品与买卖座商品的不同﹐个人天赋既要摆脱政治的改造与扼杀﹐又要避免商品世界的浸染。

至于新的更高的美学﹐我有幸看到李洪志大师的一些警句﹕

“人类的道德本身影响着艺术﹐而艺术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

“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人类应有的正确的美的感受﹐这是和人类的道德基准息息相关的。”

“如果人把不美的东西当做是美﹐那人类的道德已经完了。”

可见《喜》舞之美﹐难能可贵﹐意义重大而深远。

祝瑜玮女士的舞蹈事业在国际上有更大的影响和成就。为中华悠久灿烂的文化争光。

注﹕《费贞娥刺虎》一剧是讲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造反军攻进北京﹐大将刘二虎闯进皇宫﹐强抢美丽宫女成婚﹐费贞娥灌醉刺杀贼人后﹐自裁殉明。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夏艾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章天亮:慈悲与惩罚
【人物真相】杨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牺牲品?
冯睎干:彭定康仗义执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