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颂今新书为杨钰莹写“真” 内容敏感商家犹豫

人气 18
标签:

【大纪元5月11日讯】 记者昨日从中国唱片广州公司颂今音乐工作室获悉,“五一”前夕,吴颂今撰写的有关学生杨钰莹的新书终于定稿。据中华网5月11日报道﹐这部揭示歌坛内幕的纪实作品吊足了读者胃口,引来多家出版社的版权角逐。

不愿与昔日爱徒杨钰莹再起纠纷

《我给签约弟子杨钰莹写“真”》是吴颂今最后确定的书名。此前,他为杨钰莹写下的这本新书书名迟迟未决。“有的朋友建议我采用诸如《杨钰莹--我心中永远的痛》、《我与杨钰莹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煽情的名字。我认为还是客观些、中性些好。”

从四年前筹划采访,到去年年底写出初稿,再经过新年至今三个多月的反复推敲,精心修改,吴颂今这本颇有争议的书稿已经完成。该书洋洋30万字,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记叙了这位歌坛伯乐与签约弟子杨钰莹20年的交往过程,涉及到杨钰莹的歌艺、成长、走红与她的童年、家庭、爱情,还有她的恩怨、是非、传闻,披露了杨钰莹不少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吴颂今表示,他只是想用手中的笔为大家描绘出一个本色的杨钰莹,也许与公众印象中舞台上的甜歌偶像会有所差异,但绝对更加真实。

对于善于谱曲作词的吴颂今来说,这是他的第一本纪实著作。写作过程中,这位音乐人认真又谨慎。他不仅对书中所涉及的人和事一一调查核实,而且虚心听取各方人士与法律专家的意见,六易其稿。尽管如此,好心的朋友还是为他担心,希望不要因为此书的出版,再度引起他与昔日爱徒杨钰莹新的纠纷。

内容敏感商家犹豫

正因为此书题材较为敏感,众多嗅觉敏锐的出版社闻风而动,开始了对该书出版权的争夺。几个月来全国多家出版社来人来电洽谈出版事宜。有的出版社审读了整部书稿后,认为该书虽然很有看点与卖点,但是担心书中的揭秘性内容招致官司,而惋惜地打了退堂鼓。更多的出版社与书商则看准了这本书题材的吸引力和畅销的势头,展开了更为激烈的争夺。究竟花落谁家?因涉及商业机密吴颂今老师暂时仍不愿公开。为了让广大读者先睹为快,不少报刊杂志也纷纷同作者联系,希望在出书之前先行转载或连载。据悉,身处广东的名刊《家庭》借近水楼台之便,已拔得头筹,在6月号上半月版率先登出部分精彩章节。《金陵晚报》等各地十余家报纸也即将开始连载。

是是非非留待读者去评判

“有人说这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可又有谁知道其真实内幕?”吴颂今说大家都是从杨钰莹以前对媒体发表有关他的言论上来了解他,他只是做了“小的回击”,因为创作和与侵权的音像公司打官司诸多事情,使他不能一一回击,不能披露事件的真相,人们对他产生了许多的误会。而他最终的目的是给自己的艺术人生一个阶段性的回忆。

那场闹剧式的“杨钰莹炮打吴颂今”事件,使不明真相的公众把自己当成了“坏人”,对自己的名誉伤害太大,“有人认为我是一个腐烂、变质了的冒牌老师,一个黑心伯乐,一个恃强凌弱,不知廉耻的卑鄙小人”。事隔数年仍将这些陈年旧事写出来旨在澄清事实真相,还自己一个清白,“以前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很少见过阳光,我要让它们在阳光下狠狠地晒一晒!让大家都来看看它的本来面目!”记者问书中是否会加入自己对杨钰莹的观点,“书是我写的,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个人的东西,但我会尽量避免,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去衡量问题,尽量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其中的是是非非就留给读者去评判吧!”

我没有必要炒作

一些网民认为吴先生写书是借此炒作自己,而吴先生则表示,他今年都58岁了,在圈内闯荡了多年,没有必要再抛头露面,也没有必要炒作,本来打算去年要去北京发展的他,因为一场非典而耽搁了行程和计划,清闲在家的他想起了用写书的方式来总结和回顾自己几十年的音乐生涯,他与杨钰莹之间的师生恩怨旧事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此外他正准备着手写一本《人靓歌甜陈思思》,在该书中,他将学生陈思思鲜为人知的求学经历呈现在FANS面前,他还将自己创作的作品整理成了歌曲集、歌词集、诗文集等。

我不在乎别人的反应

吴颂今说他出书是他单方面的决定,也不是要跟杨钰莹过不去,“我不在乎别人的反应,这些对于我都无关紧要,写书披露仅是我对公众一个交代而已!”据悉,这本书是他计划中自传体纪实系列的第一本,书中详实记叙了他从小培养杨钰莹、一手将她推上歌坛前后20年来的交往过程,该书披露了杨钰莹不少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意欲告诉人们一个台下幕后真实的杨钰莹。

(附该书部分章节--序曲 杨钰莹:我的艺术作品)

序曲

杨钰莹:我的艺术作品

这个人靓歌甜的女孩,作为我亲手栽培后走红的歌坛弟子,在我心目中,已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人”,我将她视为一件自己亲手雕琢出来的精美艺术作品。我为她策划定位的“甜歌小妹”艺术形象和我为她写的歌一样,都已成为我音乐艺术生涯中一段难以磨灭的印记。

吴颂今自述:

猴年新年,全家在广州过。经过除夕夜亲朋好友和诸多学生的拜年电话、短信“轰炸”,大年初一,起晚了些。早餐过后,一看窗外的明媚阳光,想起了一件事。我抓起相机,就要出门。

“大年初一,给谁去拜年呢?”妻子问道。

“给杨钰莹。”觉得没说清楚,赶紧解释:“不是拜年,是去照相。”

“给杨钰莹照相?”妻子更加疑惑。

“不是,是去拍她刚来广州时住过的龙门招待所。”

妻子知道我正在写关于杨钰莹的书,但不知道出版社要配照片。“大过年的,还要忙乎她的事,到底有完没完呀?”

妻子不知道,今年整个新年我都将同杨钰莹“一起”过。趁着过年日常工作暂停的空闲,从放假那天起,我将自己关进书房,整天埋头修改这本书稿,满脑子都是关于杨钰莹的一切:她的美颜娇笑,她的甜美歌声,她的童年、成长、走红,她的恩怨、是非、传闻……

去复印店,帮我复印的小妹翻看着我带去的一大叠剪报,见我这等年纪,不像是追星族,便好奇地问我:你是不是特别崇拜杨钰莹啊?怎么收集了这么多她的资料?

我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因为工作关系,我已养成了收集歌手资料的习惯,旗下每位歌手的剪报都有不少。杨钰莹也不例外,关注她,已成为习惯。

说实话,直到今天,我对杨钰莹都怀有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这个人靓歌甜的女孩,作为我亲手栽培后走红的歌坛弟子,在我心目中,已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 “人”,我将她视为一件自己亲手雕琢出来的精美艺术作品。我为她策划定位的“甜歌小妹”艺术形象和我为她写的歌一样,都已成为我音乐艺术生涯中一段难以磨灭的印记。

难怪,担任本书写作策划的黄晓阳先生和我开玩笑,说这本书的书名,就叫《牵挂你的人是我》吧。面对这种调侃,我只能苦涩地一笑。认真一想,这话又不能说不是一种真实。

策划人旁白:

作为杨钰莹的歌坛成长经历纪实,本书怎么会出自既非记者、又不是作家的吴颂今之手呢?

作为一位年过半百、功成名就的资深音乐家、艺术家,吴颂今和杨钰莹,两人论年龄、身份、地位,都根本不是一回事。把他们扯到一起的,是十四年前签下的一份师生合约。师徒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让这位老师觉得心中有话,非说不可。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故事,说的是一位艺术家雕刻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少女偶像,他竟像钟爱艺术般一往情深地钟爱这个绝美的艺术品,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在吴颂今身上,我们似乎也发现了这种“皮格马利翁效应”。

80年代初,童年的杨钰莹在颂今老师的关爱与栽培下,音乐天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80年代末,她中专毕业,吴老师又把她接到广州,向歌坛力推。各大唱片公司的老板们当时对她的评价是“人不靓歌不甜”,她不得不黯然北归。正当她不知是该继续唱歌还是嫁人的时候,一双关爱的手再次将她轻轻托起。于是,吴颂今精心打造的《甜甜小妹》唱着《茶山情歌》款款走来,最现代版的灰姑娘终于变成了人靓歌甜、红极一时的白雪公主。

杨钰莹到底是如何走进远华赖家的?报刊媒体称,杨钰莹和赖文峰订下了三年“合同婚姻”;杨钰莹接受采访时自称,赖文峰是“蓄谋已久”。吴颂今为 “蓄谋已久”注释,提供了一个神话般的追星传奇:浩浩荡荡的豪华迎星车队、精心排练的“车祸”、午夜送出的压惊美玉、万里奔波的护花使者……数以千万计的巨额钱财,打造出一段“纯洁”的“初”恋。

吴颂今为杨钰莹写“真”,写出的是20年是非成败,浓情重爱。

(来源:东方新报、作者:刘欢乐陈寒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杨钰莹身价看涨 唱一首歌两万元
长期“隐居”深圳 杨钰莹用哲学医治心灵
杨钰莹风采不减当年 疯狂歌迷荧光棒砸玉女
音乐选秀赛举行 杨钰莹、高晓松轻松当评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