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称中国教育方法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5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吴英编译报导) 中国的经济复苏和对改善生活品质的期望,已悄悄地带动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许多被批评严苛且欠缺创造力的中国学校不得不向外国学校的教育方式取经,西方教育学者的教育宗旨:培育有能力且具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生,已广受中国家长的欢迎。

根据法新社5月5日的报导,中国境内特别是东海岸较为进步富裕的地区,已有700家学校和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如英国著名的杜威奇学院(Dulwich College),以建立更为完善并且融合东方纪律及西方创造力等特色的课程。

北京排名第二的中学校长牛晓华(音,Niu Xiaohua)表示:“以前受到考入大学目标的影响,中学学生及家长的思想通常是比较功利的。”然而牛校长表示,现在则比较强调“个人特性的发展”,因此他的学校已安排外语、艺术、科学及运动等选修课程。

但传统的“一试定终生”的考试仍然存在。将儿子送到日本就读大学预备课程的贾(Jia)姓家长说:“在中国,一份考试卷就可以决定小孩的未来。”“我小孩在中国时学业方面的表现并不坏,但中国人口太多了,数百万年轻人要挤入大学的窄门,就像是通过一个由一片木板建造成的窄桥。”

位于上海的英国国际学校企业经理唐珍(Tang Jian)女士则表示,中国令人生畏的大学入学考试,是所有小孩及父母的恶梦。她说:“中国儿童没有童年,为了考试,小孩及父母承受太多的压力。”她表示,愈来愈多的不满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家长正在考虑为小孩选择国际学校。这个现象加上中国人愿意将大笔金钱用在教育,导致在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城市的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增加。目前在中国有25家国际学校,分别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及新加坡。

可以负担每年高达8000美元到21000美元学费的富裕家庭,才能供得起小孩完成国际学校的大学教育,或完成16岁开始、为未来就读国外大学作准备的大学预科课程。但是有意就读国际学校的中国学生必须先完成九年强制义务教育。

ELI股份公司是一家为有意就读威尔斯(Welsh)大学院校的中国学生开办大学先期课程的企业。该公司项目负责人理查-摩根山乔先生(Richard Morgan-Sanjurjo)说:“中国学生的缺点是只会死记,因此对于需要思考的事务,他们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摩根山乔说,即使如此,中国仍不愿意放弃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是有意将他们的学校国际化。“总而言之,虽然他们喜欢他们自己的中国教育,但还是避免不了顺应潮流进行改革,以使学生能吸收不同文化,在国际场合发挥所长。”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生态动物园太简陋 鳄鱼鸵鸟到处跑
“最会生妈妈” 三兄妹同一天生日
辛巴威铁腕关闭未经核准擅自调高学费私校
胡星斗:“高贵中华、文明中国”的呼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