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明:自由市场保新闻自由

廖建明

标签:

【大纪元5月17日讯】我甚少听电台,更从不听郑经翰及黄毓民的节目。这两位“名嘴”封咪,对我个人来说并无损失。

但作为传媒行业的一分子,我很难没有些少兔死狐悲的感觉,尤其是《苹果日报》就是“一报一刊两嘴”之说的一报。

最佳的回应方法,就是继续我们一向做的事情。旧的讲法是:九七前可以写的,九七后继续写。新的版本是:“名嘴”封咪前可以写的,“名嘴”封咪后照写如仪。

压力,一向存在,非始自今天。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记者不准北上采访、没有某些广告……都快九年了,不止没有给封杀掉,更加为老板赚大钱。

这不是因为记者份外勇敢(当然肯定不能无勇气),也不是老板特别英明神武(当然肯定不能无坚持),而是幸亏还有自由市场(虽然已给有形之手大力摧残)。

记者还有采访自由、作家还有评论自由、员工还有择业自由、公司还有营运自由、伙伴还有合作自由、报贩还有买卖自由、读者还有选择自由。这些环节,缺一不可。这些也是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基本元素,一句话,就是政府少干预。

自由市场最奇妙的地方,就是大家按游戏规则为自己争取最多利益时,社会的公众利益自然就会出现,自私自利也可以造福社会。

记者为名(例如爆独家新闻)为利(例如奖金花红),自动会搏杀。老板为赚钱,自会提供空间让下属发挥(发现编采独立可以牟利,谁会跟荷包作对?)。商人为推销产品,必然在销量高的报章落广告。报贩为做生意,那份好销自会“加纸”。读者为求每天六元花得值,自会有所选择(标准可以是公信力,也可以是敢讲真话,更可以是够八卦)。大家各为其主(自私),结果造就新闻自由的空间。

没有市场,记者徒具勇气没有用。没有市场,老板一路坚持只是白痴。没有市场,商户不会浪费广告费。没有市场,报贩不会摆放你的报刊。没有市场,什么都没有。

除了祝愿两位“名嘴”早日开咪之外,大家每天收听哪个节目、购买哪些报刊,才是身体力行保障言论自由的方法。反过来说,不听一些节目,不买一些报刊,也是同样道理。

《基本法》保障不了新闻自由,自由市场才可以。“市场大晒”。

(5/17/2004)

──转自《新世纪》(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新闻自由获肯定 专家学者:继续自我惕励
伊拉克被指为全球新闻工作最恶劣地方
《纽约时报》报导焦国标笔伐中宣部
国际记者组织批评北京镇压新闻自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