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大陆考试舞弊盛行的根源何在?

梁京

标签:

【大纪元6月29日讯】大陆媒体最近报导了一系列考试作弊的丑闻。其中,河南濮阳高考舞弊,涉案的监考教师竟多达80余人。但是,大陆普通百姓,尤其是各地学校的师生对这些丑闻的反应是见怪不惊,十分平淡。当大陆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濮阳舞弊案的一些当事人时,这些本当为人师表的涉案者,面无愧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正是这种若无其事的平淡,比舞弊的丑闻更让人感到可怕。 大陆考场舞弊之盛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在大陆的高等学府中,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性大学中,学校当局早就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总是跟不上教学,其实际知识水平之低,与高考成绩明显不符。因此,这些学生能够被录取,显然有不正常的因素。事实上,从近年来披露的案件可以看出,在比较偏远的内地县份,高考舞弊的规模之大,地方当局不可能全不知情。也就是说,大陆高考的舞弊,许多是在地方当局默许下发生的集体行为。

除了高考,现在大陆各种学校、各种考试舞弊之风也非常炽烈,以至于协助考生作弊,已经成为教师一个巨大的收入来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重庆一个年轻的外语教师,就利用监考之便,获得了二十万元的非法收入。

众所周知,与科举制共生的考试舞弊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但今日大陆考试舞弊之盛行,恐怕为历代所不及。这种普遍的,大规模的考场作弊,根源何在呢?一个比较简单的答案,就是社会道德沦丧。不错,没有社会道德的普遍沦丧,不可能发生如此普遍的、大规模的舞弊,但这种解释未免过于笼统。

大陆考试舞弊成风的直接根源之一,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太不公平。在现代社会,教育资源无论在公共支出还是家庭支出中,都占很大比重,因为个人在社会的地位与教育的相关程度越来越大。一个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能给越多的社会成员创造教育机会,这个社会也就更容易实现公平。大陆多年的现实是,越是城市,越是富裕的地方,国家投入的公共教育资源越多,而越是农村,越是贫穷的地方则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贫穷地方的考生尤其是农村的考生与发达地区的考生按照同一标准竞争,本身就极不公平。贫困地区的人强烈地感到了这种不公平,与数量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大的高考集体作弊案不无关系。

大陆考试舞弊成风的另外一个根源,是职业机会分配极不公平。目前大陆社会多数令人羡慕的职业岗位,都被政府部门所控制。由此导致了大陆重要职业机会分配的两大特点。第一,选人看重学历,看重名衔而不看重真才实学。这个特点是一般政府机构所共有。大家都清楚,什么是真才实学,很难有客观标准。私人机构可以自行判断,自己承担后果,政府部门则不能如此。为了避免争议,政府机构往往只能借助于学历、学位这些外在的标准。但是,大陆的政府权力,并不是通过公平的过程获得的。因此,大陆职业分配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公权私用。在满足了外在条件的前提下,是否有私人关系,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与这个大背景相一致的,是大陆具体的制度安排,尤其是目前大陆的高等教育制度,是考试舞弊成风的制度之源。大陆的高等学府,基本上是政府垄断,即使是民办学校,也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来教学。在重学历,不重真才实学,靠关系不靠本事的大环境下,大陆高等教育重视的是头衔和牌子。在发达国家,进入一般大学并不难,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拿到学位。但是,大陆高等教育的规则,则是严进宽出。学生一旦进了校门,就不容易被淘汰。这样一种安排,为高考舞弊提供了很大的诱惑力。一个人,不管用什么手段进了大学,就有更多的机会继续向上爬。但如果没有大学的文凭,则希望渺茫。真正是”一考定终身”!

大陆考场的舞弊之风将继续强劲,而不管当局采取多么严厉和严密的防范措施,因为那些导致舞弊行为的社会根源不可能在段时间内被铲除。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梁京: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困境
梁京:香港民主的前途与广东经济的转型
梁京:胡锦涛的“科学的发展观”
孙丰:也谈“科学的发展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