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胡锦涛欧亚行的作用

标签:

【大纪元6月9日讯】BBC中欧事务分析员 帕托斯6月8日报导,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星期二(6月8日)抵达波兰首都华沙,开始其中欧之行。

波兰之后,胡锦涛还将访问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并将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胡锦涛是自有关中欧国家加入欧盟以来首位来访的中国领导人。

中国与欧盟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近年来迅速增加,那么胡锦涛的访问又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传统关系

胡锦涛对波兰的访问是自从中波两国1949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领导人对波兰的首次国事访问。

在铁幕时期,两国的关系比较冷淡。这既是因为波兰和匈牙利等国在中苏争议上选择支持苏联,同时也是因为中国不满波兰共产党放任波兰农业的非集体化和波兰天主教教会在社会上享有的重要地位。

与此相反,在齐奥塞斯库统治期间,中国和罗马尼亚的关系相当友好。这也是和齐奥塞斯库在北京与莫斯科的历次争吵上保持中立地位分不开的。

新的契机

自从70年代末以来,中国遵循务实的原则大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但是中国与中欧以及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却是在1989年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之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共产党领导班子一方面镇压本国的民主运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发生在15年前的““六四“”天安门事件。 另一方面,却毫不犹豫地把握住了中欧和东欧新民主国家所呈现的贸易机会。

90年代初期,成千上万中国人来到东欧和中欧各国。 匈牙利成了大量中国人在东欧和中欧的商业基地。 从普通的市场地摊到百货商店,都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国商品。

尽管如此,中国与中欧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仍然相当有限。

中国去年与扩大前的欧盟十五国贸易额达到1250亿美元,而十个新成员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只勉强达到这个数字的7%。

虽然数量有限,其增长趋势却不容忽视。去年中国与十个欧盟新成员国的贸易额比前一年增加了50%,而今年仅头四个月,增长率就达到49%。

波兰、匈牙利以及尚未加入欧盟的罗马尼亚都希望充分利用与中国的贸易增长,吸引中国的投资。

新的障碍

但是它们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障碍。

一方面,中国的贸易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西欧、美国以及日本的大量投资基础上,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在中国投资生产商品,而成品则销往投资国。

另一方面,中国要维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燃料和原材料,而这些却是中欧国家不能提供的。中欧没有石油。而中国所需要的钢材大量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型现代化钢铁公司,中欧的重工业在这方面暂时还无法竞争。

在结束对中欧三国的访问之后,胡锦涛将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首脑峰会。与会的除了中国和俄罗斯之外,就是具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中亚各国。

在胡锦涛此次出访之前,中国总理温家宝也对欧洲多个国家进行了访问。

新的期望

目前欧盟和美国并同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在不久的将来,欧盟很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与此同时,中国也希望欧盟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起到制衡美国的作用。北京相当清楚欧盟自身的多元化政治特色。 如果中国希望在扩大后的欧盟增加影响,那它就必须注重与新老成员国多发展联系。(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江泽民逼中国新领导采取强硬立场?
陈政德:晚年赵紫阳
李文青:胡锦涛能效法邓小平吗
江泽民恋权不下 党刊促改革选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