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专家分析台湾第三势力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0日讯】(美国之音记者王怡茹台北报导) 台湾社会精英组成的台湾民主学校星期一成立。台湾媒体一般以“第三势力”称呼这个新兴团体。政治分析家认为,今年12月的立法委员选举将是检验这股新兴势力是否能够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

*郑丽文:国亲失职令人失望*

台湾所谓的“第三势力”是指既不支持民进党也不满意国民党的民间组合。在台湾民主学校的成立大会上,与会者严词批判执政党,似乎反对陈水扁是他们的主要论点。民主学校副校长、台湾政论节目主持人郑丽文解释说,第三势力不仅批评执政党,也不满在野党。郑丽文说:“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强有力、具有清楚方向感的政治领导力量领导、凝聚在野力量。这是国亲失职,也令人民失望的部分。”

同样不满蓝绿的撕裂,在今年3月总统选举前已有许多同样被称为“第三势力”的社会团体,如结合劳工、妇女和残障组织等弱势的泛紫联盟,要求停止本省外省争议的族群平等联盟,以及与台湾民主学校发起人多有重复的台湾民主行动联盟等。这些团体在总统大选之后,已经很少在媒体上曝光。

*廖达琪:少数席次以小搏大*

社会上的第三势力因为同样的理念而结合,但要造成影响,则需要通过政治手段。政治势力最重要的舞台是拥有二百二十五个席次的立法院。立法院里不属于任何政党的立法委员组成无党籍联盟,是政坛的第三势力,经常扮演关键少数的作用。

中山大学政治系教授廖达琪认为,少数席次往往能以小搏大。他说:“甚至可以左右两大阵营。他们只要向哪边靠拢,哪边就可以过半。所以基本上政治学原则,小才可以搏大。政党太大反而利益分配不过来。小的话,集体行动反而可以去剥削大的……他们要求利益,蓝绿两大块不和他们协商妥协,他们不签字,不过关,党团协商下不来,法案就过不了。”

*廖达琪:选区制度是第三势力生长土壤*

廖达琪认为,总统选举这样一对一的选举,必须靠政党势力的支援,但因为台湾立法委员单一选区选举许多候选人的制度,才提供了第三势力生长的土壤。

廖达琪说:“立委选举这么一个复杂的多数选区,一个选区选好几个人,绑成两大党反而不易,游离出来反而容易。无党籍联盟原来选上就是靠无党籍,因为在地方只要经营三万多票就有希望当选。不见得要靠政党……多席次的立委选举一直有机会产生第三、第四、甚至第五势力,但是也不会太多,太多的话就会被分食。”

*盛治仁:民主学校有理念做号召*

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盛治仁说,民主学校和无党籍立法委员联盟有着不同之处。他说:“以前所谓第三势力比较属于散兵游勇式的,候选人自己的地方派系属性,就是地方型的政治势力,没有走政党的路线。这次是首度有参与的人是属于各个领域的精英分子。单纯就属性来说,不容易用蓝绿作区隔,和过去无党籍不一样,他们有一个理念作号召。”

*第三势力需受选举考验*

即使有理念作为号召,要进入立法院,还是要通过选举的考验。由于严厉批判执政党,台湾民主学校被联合报、自由时报等媒体和许多政治评论员认为带有浅蓝色彩,可能抢走国民党和亲民党的选票,并因此受到泛蓝阵营的批评。

盛治仁认为,第三势力不应该只把目标锁定在蓝色选民。盛治仁说:“很有可能这次立委选举的投票率会很低,尤其是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民主学校要避开和泛蓝的重叠性,希望能吸引到真正不愿意投票的人。民主学校能不能吸引到这群失望冷漠的选民是观察的重点。”

台湾民主学校副校长郑丽文可能成为高雄市的立法委员候选人。作为没有行政资源、没有雄厚财力后盾的独立参选人,她对于选情依然乐观。郑丽文说:“我们不可能象民进党运用执政的资源。也不可能象国民党,还认为选举是资源分配的过程。这些东西,我认为台湾的老百姓是非常厌恶的。”

*第三势力发展方向有待观察*

距离立法委员选举还有五个月。最近的政治指标是高雄举行的市议员替补选举,投票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一般认为是选民对政治冷漠而拒绝投票。国民党的党内初选可能产生提名人数爆炸,面临如何与亲民党协调分配的问题。民进党权力核心改组完成,党主席陈水扁期望泛绿在立法委员选举中能够取代泛蓝,得到立法院半数以上的席次。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台湾的政治学家都在观察新兴的第三势力未来要如何凸显自己和两大党的不同,如何将中塚民重新带回投票所,同时蓝绿阵营又要如何迎接新势力的挑战。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