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住民痛风基因发现 寄望发展专用药物

人气 112
标签:

【大纪元7月2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清芳台北22日电) 台湾原住民痛风研究新发现,学者在二十一个原住民家族身上,找到痛风致病主基因位于四号染色体上,遗传加上喝酒、食用动物内脏等饮食习惯,使得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多位族人长出痛风石,学者希望制鞋业能帮忙,解决患者痛风关节变形无鞋可穿的窘境。

国家卫生研究院环境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组主任葛应钦指出,汉人和白种人的成人中风盛行率是百分之一,新西兰毛利人是百分十,南岛语族则高达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二十,台湾原住民多属南岛语族。

葛应钦指出,痛风是多种基因的疾病,他在北部二十一个原住民家族取得一百五十四人的血液检体,其中九十一人有痛风,年纪最小者仅十三、四岁,他发现,痛风的主要致病基因位于四号染色体的长臂位置,目前正进行基因定序,进一步了解基因功能。

痛风,顾名思义,就是急性发作时,连吹到风都觉得疼痛,葛应钦在研究中,看到原住民痛风半夜发作时,痛到滚下床,连鞋子都没法穿,许多原住民更因长年痛风,在手指、手部、脚趾、脚部等关节处,长出大大小小的痛风石,压得关节变形,苦不堪言。

那些没有长出痛风石的原住民,往往也有高尿酸血症,葛应钦解释,其他种族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大约只有百分之五长痛风石,原住民的比率却高达五成,这十倍的差距,除了基因遗传,也和食用酒类、食用动物内脏等富含嘌呤(普林)产生尿酸的食物有关。

葛应钦说,寄望未来,可针对中风基因发展抑制基因及其蛋白质作用的药物,但是眼前,则是要加强卫生教育,并希望制鞋业者能伸出援手,起码让痛风原住民有鞋可穿。

相关新闻
男性不爱防晒  罹皮肤癌概率远高于女性
星学者要阻止害菌对人打“毒针”
英科学家发现可用改变基因之细菌治疗癌症
欧洲专利局对基因转殖啮齿类动物的专利设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