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小浪底冲沙 四十四人葬身库地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7月5日讯】大纪元记者田雨报导/6月22日,开封兴华精细化工厂组织本厂的129名党员分乘河南省济源市明珠岛旅游开发公司的两艘游船,以庆祝新党员入党为名前往小浪底库区的明珠岛旅游。兴高采烈的兴华精细化工厂的职工干部们未曾想到,这会是一次不归之旅。

* 黄河上的生死劫

6月22日晚8点,游船返程至距张岭码头3公里处的时候,额定承载52人,而实际乘船人数为69人的“明珠二号”游船突然翻船。船上的65名乘客和4名工作人员全部落水。其中26人幸运地爬到了已经翻过来的游船底部,分别被一艘路过的小渔船和一艘水文观测船救上河岸(其中一人被救上岸后死亡),其余43人全部丧生。

6月23日大陆媒体陆续报导了小浪底翻船事故,刊登了救援物资陆续抵达出事地点的照片,并于25日将事故原因确定为狂风所致的“自然灾害”。

* 无助的死难者家属

6月24日,43名死难者的家属陆续到达小浪底水库。一位死难者家属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本报记者,“我们被分成两批运往不同的地点,相互之间相隔至少有30公里,根本无法相互见面”。在死难者家属以自杀相威胁的情况下,济源市政府终于允许上百名家属相互见面。愤怒的家属们聚集在济源市政府门前,要求政府下令暂停小浪底调水调沙工作,以免沉船和尸体被冲走,并加紧打捞死难者的尸体。据在场的家属透露,负责安全工作的开封市公安局副局长蔡永刚对死难者家属的要求不屑一顾。死难者家属投诉说,济源市政府在“明珠二号”沉船事件发生后,调集了500名战士在出事地点形成了四道封锁线。然而,在场的死难者家属在6月24日虽然见到封锁现场的官兵,却未曾见到有人下水救人,也未见到有救援设备抵达现场。一位上了年纪的家属代表焦急地说:“我想找到孩子的尸体不过分吧,现在的天气这么热,尸体泡在水里几天了,将来我们怎么辨认呀?我还想非常明确地告诉你,我们绝对没有人看到所谓的‘救援’工作。现在国内的报纸、电视、电台全部都在撒谎。如果他们确实在进行打捞工作,我们不是不理解这需要时间。我们也没有希望他们能很快找到我们亲人的遗体。我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那些报纸、电视、广播还在继续散布假消息。”

*失事原因探究

一个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发生了。据大陆媒体报导,事故的原因可能有三:一、突发的狂风暴雨造成了沉船事故;二、时值黄河小浪底工程调水调沙。有关部门已明令游船在6月15日至7月10日期间不得在库区行驶,明珠岛旅游开发公司违规操作,在禁航期间持续进行游船业务;三、失事的“明珠二号”严重超载,船上也没有足够的救生设备。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中央气象台并没有发出在当天河南省可能出现10-12级大风的警报。并且同行的两艘游船同时遇到了特大风暴“明珠一号”安然无恙,“二号”却沉船库底。此外,6月22日虽属小浪底库区禁航期间,但不只明珠岛旅游公司一家一直在经营游船业务。其他游船公司也都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干预和阻止。旅居德国的中国水利工程师王维洛先生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黄河小浪底工程从来没有把水库排沙对水库区的船只以及对大坝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告诉过公众。

* 小浪底工程违反自然规律

王维洛先生在近日发表于“观察”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为“造成此次事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小浪底大坝工程违反自然规律,调集水库的蓄水冲刷水库中淤积的泥沙,造成水库区域内水流条件紊乱,从而导致翻船沉船”。王维洛先生分析说:“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平均每年泥沙量16亿吨,在黄河上建造小浪底大坝,其中河水中一部分泥沙必然要淤积在水库中。……因此小浪底工程必须经常采取措施冲刷水库中已经淤积的泥沙 ……”
“为了冲沙,小浪底大坝工程采用的是‘异重流排沙’的措施。异重流是两种密度不同又可以互相混和的流体因密度差异而生的分层流动,也称潜流。异重流不同于一般的河流中的水流。异重流中的沙流很容易出现急流状态,它能潜底也能爬高,甚至可以越过障碍物。中国在黄河三门峡水库、长江葛洲坝水库等工程都采取‘异重流排沙’的措施。……长江上的船工们把‘异重流排沙’形成的沙流称为‘泥龙’,这‘泥龙’在河道中出没,它们会突然出现在船只的下部,造成船只倾斜、翻船或是搁浅。采用‘异重流排沙’的措施,对减轻水库泥沙淤积有利,但是对河流船只的航运安全十分不利。”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黄河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1死43失踪
黄河小浪底翻船事故责任人被警方控制
黄河小浪底沉船失踪四十三人凶多吉少
王维洛:黄河小浪底库区翻船事件的探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