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寻记﹙八﹚

邱显德 撰文、摄影

人气 10
标签:

拜访废墟中的尼姑庵

离天葬场不远处,走路大约几分钟的光景,有一座原本颇具规模的寺院,经文革大肆破坏后,已成废区,灰飞烟灭,只剩下几块残余的碑铭。几截颓败的寺墙,满目疮痍,一片凄凉,一段缥缈逝去的辉煌,一些奇诡的传说,几个过时的封号,和几只昏鸦在凄厉的哀号,在这片被遗忘的寺院废墟里,历史依然展现着它曾经存在的沧桑痕迹,于此四周,忽感寂静幽深可怕。我大喊一声,回音空鸣深而远,声音敲碎了沉闷诡异的气氛。

紧临废弃的寺院旁,也是一片荒废的村庄,里头只住了一两户走不了的贫困人家,在这两大废区当中,竟存在着一间尼姑庵。

听洛桑告诉我,他亲戚从小在此长大,与尼姑庵因缘颇深,也同样在文革中遭破坏,尼姑也都全部被强迫还俗,文革后,宗教沉寂了好一段时间,后来政策逐渐改变,才允许一些宗教的活动,原本主事的尼姑,再度回到残破不堪的尼姑庵现场,展开重建的工作。从那时起,洛桑的亲戚就扮演着供养的角色,一直持续到今天。

这里的村庄,地理位置非常荒僻,居民生存不易,纷纷出走,导致一大片的村庄变成废区,放眼望去,一路荒凉到底,而尼姑庵就座落在这片荒凉的废区里。加上天葬场又紧临在附近,整个周遭的环境,毫无人气可言,阴森森,灰茫茫一片。我佩服尼姑们在此修行的胆识,洛桑的亲戚已好久没来尼姑庵了,想趁今日来此的机会,去关心一下,于是天葬完后,我们便朝尼姑庵走去。

整座村庄沿山坡而建,幢幢土屋高低错落,土石屋之间的巷弄高而狭窄,只容两人勉强会身而过。上上下下的土梯,泥泞不堪,光线暗淡,巷道间弯来弯去,动线又复杂,好像走进一座迷宫。这荒废已久的村落,早已杂草丛生,没住户的迷宫,毕竟是荒凉,走在其中是有些阴森可怕。


尼姑庵的规模不大,是两层式的四合院土房,进门左边,是个开放的厨房兼会客室。洛桑亲戚跟这里的管事尼姑很熟,她看到我们的到来,客气的迎接我们,且立刻吩咐小尼姑拿来长长的白色哈达,亲自给我们一一挂上,表示热忱欢迎之意。

当洛桑亲戚特别介绍我是远从台湾来时,她感到非常的惊讶!更频频对我点头微笑致意,此地这么偏僻,又处于废弃的村庄中,平常连本地人都很少来,何况是台湾来的稀客,几个小尼姑忙上忙下的招呼我们,一会儿是酥油茶,一会儿又是现炸的各式甜点,管事的尼姑,看来约三十来岁左右,身材高窕,气质相貌姣好,不知为何出家?

由于已近中午,她想留下我们午餐,我一直暗示洛桑回拉萨再吃,因为才刚刚经历了天葬场的血腥场面,此刻实在一点胃口都没有,无奈管事的尼姑一再的热忱坚持,非得留下我们午餐不可。

她拿来青稞粉在一个大碗里搅拌,尼姑的手较小,拌得不是很顺手,此时洛桑的亲戚主动接过来搅拌,这下子我开始担心了,因为在天葬场,我看到洛桑的亲戚,好心的把秃鹰咬散在天葬台四周的碎肉,一一的捡回天葬台上。他这个动作,我印象深刻,此时他也没洗手,就这样在搅拌糌粑,而且搅完后,第一个就先拿给我吃,当时虽然犹疑了一下,但还是当场吃了下去。

吃完第一口后,趁他们没注意时,赶快把剩下的糌粑团放进口袋里,假装已吃完。洛桑的亲戚看我这么快就吃完了,误以为我很饿,即刻又拿一团要给我,我连连推辞说已吃饱,管事的尼姑,看我吃饱了,又端来一碗犛牛肉加面线的汤,平常在西藏我最喜欢吃犛牛肉,此时毫无胃口可言,尤其刚才勉强吃那团糌粑后,就一直恶心起来。

吃完午餐后,看到洛桑与他亲戚从口袋里掏钱,我搞不清楚状况,此时洛桑才告诉我,这尼姑庵平常只靠在天葬场替亡者诵经,所得的收入有限,有时还得靠善心人士来供养,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辛苦。


因此今天来此的目的,主要是尽点心意,捐点钱,因为捐佛的钱是各人的心意,所以不便事先告诉我。我听了,马上也拿出一些钱,我们三个人把钱凑好,交给了管事的尼姑。过了一会儿,管事的尼姑拿来两大叠全是一元的钞票,然后再交给洛桑的亲戚,这举动把我给弄糊涂了。洛桑说,我们捐的钱,有一部分是要当场发给各个尼姑的,因此才会换成零钱,于是我与洛桑两人,各拿一大叠零票,往念经大堂走去,准备一一发放。靠近经堂,立即可听到悠扬清脆的诵经声,婉转流畅,低回幽咽,极具感染力,我们不由得放轻了脚步。经堂里大约有数十个着红色僧衣的尼姑分排盘坐,她们顶多是一群二十岁左右的尼姑,青青的头皮上,仅一层浅浅的黑发,粗糙而暗淡的皮肤,显然是由于这段时间苦修念经,缺乏营养所致。

我们站在门口,朝经堂里张望,也许是因为这个经堂比较小、通风不太好的缘故,我刚一探头,就闻到一股浓烈的酥油味。经堂里一排排盘坐念经的尼姑们,似乎并无多大的反应,只有靠近门边的两三个尼姑用眼睛的余光扫了我们几下,又赶紧羞涩的收了回去,那速度之快,几乎不被人察觉。如果不是听到她们悠扬细细的诵经声,仅从面相上看,你几乎分不出她们是尼姑还是和尚。

她们没有了一头的青丝长发,没有了亮丽的衣衫,没有明媚眼神飞扬的青春,总之她们被那宽大的,毫无特色的僧衣,将外界拒之千里之外。除了羞涩胆怯的眼神,她们身上没有一丝可以显示女性柔媚的特质,她们为了来世,在今生刻苦修行,甘愿放弃一切享乐。如果眼前是男性,我们似乎已能接受和理解,而一个女性如此选择时,不知为什么?我们更会在心底里翻涌着强大的悲悯之情,这是怜花惜玉之情吗?还是人文关怀之心吗?其实,这不过是,我等俗人的庸人自扰罢了,我们实在是不能用俗人之心去探僧人之界。

阿尼们集体唱经的声音是非常动听的,旋律虽然简单,却又变化多端,尤其是一口气长长唱完后,突然会一阵寂静,那时给人心中造成的空灵感是难以忘怀的,在这一点上,尼姑们显示了她们独特的魅力,这是喇嘛们没法比的,喇嘛的诵经只是简单的低沉雄浑,尼姑们诵经有各种各样的变调,有领唱,有合声,女性轻柔的声调,在空灵的境界里,慢慢散去,那种喃喃细细的余音,刹那间,令人感到人生的一种空茫。

在静静的诵经声中,我与洛桑依序把钱摆放在她们盘坐的跟前,其中有几个位置是空的,我就没摆,洛桑亲戚过来纠正我,连空的位置也要摆,她们只是有事暂时离开而已,因为这些零钱都是事先分配好的,每个尼姑都有。发完后,洛桑亲戚建议我照个相留恋,我说这里面可以照相吗?他说可以,这里又不是天葬场,当然可以照相,于是叫洛桑帮我照。

由于经堂矮而狭窄,又整个坐满了尼姑,我站着,怕拍不到全景,想坐连个空位都没有,没办法,最后干脆坐在地上拍,没想到我这样的一个动作,竟引起全场尼姑的一阵笑声,我心想,她们念经一点也不专心,才会因为这小小的动作,就能让她们分心,显然念经的定力不佳,不过这也不能过分苛求,毕竟她们是一群刚出家不久,才二十岁左右的小姑娘。

走出尼姑庵,已过中午,阳光明亮耀眼,强烈的光线穿透一层层的乌云,撒下数道金光,正打在远处的山岗和孤寂的天葬台上,好似亡魂已搭上升天的阶梯一般。尼姑们起伏的诵经声,像一支远在九重天外的歌谣,从尼姑庵里,隐隐约约的飘出来,被山谷中的大风一吹,就四处飘散在空旷的原野上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茫茫西藏路——神秘西藏﹙一﹚
茫茫西藏路——神秘西藏﹙二﹚
茫茫西藏路——神秘西藏﹙三﹚
茫茫西藏路——神秘西藏﹙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