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湄公河角力战(上)

东亚主导权龙虎斗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0月11日讯】(亚洲时报 Hisane Masaki东京撰文) 过往几年,在启动湄公河流域这块在经济方面犹如一潭死水的地区开发的过程中,日本屡屡不敌中国。不过,从最近的一些动态看,东京正逐减收复失地。

九月底,日本政府决定同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四国(下称湄公河四国)定期召开经济部长会议。其目的在于支援作为日资企业的投资对像而受到关注的湄公河流域的开发,首次会议9月30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召开。

这是日本和湄公河四国之间首次启动如此高级别的对话机制,尽管日本同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东南亚国家联盟,包括湄公河四国在内共有十个成员国)近年来一直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有关合作的对话,包括高级领导人和经济部长的年会。

地处印度支那半岛(Indochina peninsula)的湄公河四国是东盟十国中经济发展较落后的成员。越南和柬埔寨分别于1995及1999年加入东盟,老挝和缅甸则同在1997年成为其中一员。

在是次经济部长会议上,双方同意通过了日方促进该区域发展的一篮子援助计划,内容涵盖合作建立一个辐射至整个湄公河地区的生产及销售网路,共同促进区内贸易等。此外,日本还承诺协助提供经济策划,为电网管理层提供人力资源培训。东京将在明年2月举行旨在促进湄公河四国产品拓展日本市场及日本企业投资该区的展览会和研讨会。下次经济部长会议将于明年秋季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玻拉开帷幕。

湄公河流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商机无限。上世纪80年代,时任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Chatichai Choonhavan)就曾发出过把印度支那“从战场变为商场”的豪言壮语。这个设想正一步步迈向实现:自冷战结束后,四国都在80年代末开动经济改革的列车。不过,要使外界对该地区的投资由涓涓细流变为汹涌波涛尚需时日。

毋庸置疑,东京启动该经济部长会议机制凸现了日本商界对这块投资宝地垂涎三尺这一事实。但人们普遍认为,此举其实揭露了东京一个赤裸裸的意图-抵消中国在该区域正迅速增强的政经影响力。

日本如今仍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于受到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的拖累,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削弱。政府开发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简称ODA)是东京最卓有成效的外交工具。囿于二战后制定的和平宪法,日本通过军事手段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有限,只得靠政府开发援助另辟蹊径。东京近年缩减财政开支,用于政府开发援助的费用因此减少,在2001年将保持了十年之久的世界最大援助国的称号拱手让于美国。

就在日本日益不济之时,中国迅速崛起,渐渐成长为在政治、经济及军事方面都不可小觑的地区乃至全球大国。就国内生产总值(GDP)数值和对外贸易总量看,这个要养活13亿人口的国家已跃居世界第七位和第三位(仅次于德国和美国)。仅在2004年一年,中国就吸引了600亿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世界之最。中国出口势头迅猛,外汇储备持续上升,现已高达7000亿美元,屈居第二,日本以8500亿美元仍稳坐头把交椅。

日本外务大臣町村信孝(Machimura Nobutaka)六月曾出访汶莱、越南及柬埔寨,为日本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役寻求支持。出访时间就定在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四国(G4)向联合国秘书处提交安理会扩大议案之前。以美国和中国为首的许多国家都强烈反对由G4草拟的这份改革方案。为此,北京还积极游说亚洲及非洲国家加入其反对阵营。

在与町村会面时,三国领导人都表示支援日本“争常”,但没表明要支持G4方案。在意识到不可能在190个联合国成员中争取到足够多的支持后,G4试图拉拢也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改革方案的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简称“非盟”),以期敲定一个双方都接受的议案提交联合国,无奈努力以失败告终。最终,G4和非盟的方案遭遇同样结果:两个都没有机会在9月中结束的联大上进入投票程式就无疾而终。日本“争常”的士气因此大受打击。

在提到町村此次的三国游说之行时,随行的一名日本高级外交官说:“受到中国因素的困扰,他们(三国领导人)态度暧昧……在整个行程中,我们感到中国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90 年初期,即柬埔寨内战结束数年后,日本在湄公河地区投下重金,挑起了发展该地区的大梁,从而确立了其在当地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料在世纪之交的当儿,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开始挑战日本。北京看到了加入湄公河流域发展宏图的战略和经济意义,而东京的决策者仍懵懂不清。在整个90年代,日本经济一路下滑,中国经济则一日千里。尽管日本一开始亡羊补牢,努力收复失地,但中国取代日本成为该地区发展的领头羊的趋势似乎已成定局,非一日之功可以扭转。

前日本首相福田赳夫(Takeo Fukuda)1977年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表施政演讲时称,日本决不会再次成为军事强国,而将本着“平等合作”及“坦诚相见”的原则致力于加强同东盟的关系,并努力扮演协调东盟(当时只有五个成员)与印度支那半岛上共产主义政权关系的调解人角色。东盟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及泰国于1967 年成立。汶莱于1984年加入。

福田赳夫这些针对东南亚的政策是在越南战争结束,冷战的两大主角-美国和苏联的关系趋向缓和的背景下出炉的。然而,他的设想因后来越南入侵柬埔寨、美苏关系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再次紧张而没能实现。

1990 年,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和前苏联总统戈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在马尔他(Malta)峰会上宣布冷战降下帷幕,日本重新开始饰演印度支那半岛外交斡旋者的角色。同年6月,日本召集了一次旨在实现柬埔寨和平的国际和平会议。那是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首次牵头举行讨论第三国和平进程的国际会议。次年十月,柬埔寨交战方签署和平协定,驱散了笼罩在该国上空的战争硝烟。

1992年,东京第一次打破和平宪法规定日本放弃战争权利的禁忌,立法赋予自卫队(Self- Defense Forces)参与联合国主导的国际维和行动的权利。据此,自卫队被派遣至柬埔寨,协助联合国部队为将在1993年春天举行的第一次战后大选保驾护航。这是自卫队首次参与海外行动。此外,日本对帮助湄公河流域发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湄公河可谓印度支那的命脉,全长4425公里,长度居世界第十二位,发源于西藏,流经中国云南(在中国部分被称为澜沧江)、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最后注入南中国海。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稠密。这块未开发的处女地自90年代初(即柬埔寨内战结束,印度支那半岛局势因冷战结束平静下来后)就成了关注的焦点。饱受战争摧残的印度支那半岛要发展起来,开发湄公河流域是关键。

踏入90年代以来,以湄公河流域发展为主题的国际论坛犹如百花齐放。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日本是其最大的经济后盾)从1992年开始就一直主办大湄公河次区经济合作(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专案。该项目为众多促进湄公河流域发展的计划提供了一个最令人注目、最有效的平台。该项目的参与者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泰国、中国,及一些国际组织和作为观察员的出资国。

创立于1957年的另一个相关论坛-湄公河委员会(Mekong River Committee)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休眠”后,于1995年重新涣发活力,同国际机构及援助国一道致力于启动湄公河的发展潜能。

1993 年1月造访泰国首都曼谷时,日本首相宫泽喜一(Kiichi Miyazawa)提出了建立“印度支那综合发展论坛(Forum fo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Indochina)”的构想。论坛1995年2月在东京举行第一次部长级会议,25个国家及8个国际机构与会。

日本是迄今为止所有湄公河四国最大的援助国。它自行或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为印度支那半岛的基建专案提供资金。在所有跨国项目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东-西走廊”。工程任务是修建一条大公路,一座横跨湄公河,连接泰国东南、老挝南部和越南中部的桥梁。这条公路将于明年完工,并计划继续向缅甸南部延伸。第二条东西走廊也在建设当中,包括一条连接曼谷、柬埔寨首都金边及越南胡志明市的公路。(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抗流感 有比疫苗更好的疗方
亚洲国家跻身最具竞争力经济排名
《亚洲杯运动舞蹈锦标赛》王毓弘.萧苑如 舞轻银
中共军备的扩张撼动东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