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春:纪念郑贻春君(一)

郑晓春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0月7日讯】郑贻春君,现年48岁,是我的大哥。按照往年经验,10月3日应该是我们兄弟几人团聚的日子,兄弟把杯问盏,谈天说地,好不怡然自得。但今年的10月3日则往日景象不在,大哥身陷高墙之间,二哥神情肃然,我只有将自己关在斗室内,怀念着旧日兄弟促膝谈心的时光,暗暗为大哥的命运担忧,念念佛,祈祷龙天护佑,贵人相助,并发愿宁愿此生我自己少活五年,将此福德回向给兄长郑贻春。

郑贻春自幼聪颖好学,孝敬父母,恭顺师长,与人为善,从无任何不良记录,人人称之为好少年。他比我年长7岁,到现在我仍然依稀记得小时候的郑贻春是一个手不释卷、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大约在郑贻春15~16岁左右,他业已成为在营口市家喻户晓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积极分子”,是营口市第七中学的优秀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班长,并连续多年被评为营口市“三好学生”。

当时正是在“文革”后期,有一次,我们的父亲郑润泉老先生从批斗现场回家,老姨父正在给我父亲被红卫兵小闯将打破的头部上药包扎,郑贻春兴冲冲的赶回家,大声宣布:“爸,妈,我今天光荣地成为全市毛泽东选集学习积极分子啦。”随后发现父亲的伤情,问明情况后神情黯淡下来。父亲对他说:“没关系,那些红卫兵同学们主要是看我在旧社会还能上大学,怀疑我是地主资本家出身,是混进革命军队的坏分子,我说不是这么回事,他们说我态度不老实,还说我会英语,是里通外国的特务分子,我说不是,他们生气了才打我的。是我顶撞了红卫兵小子将们,他们没有什么不对。”我感觉这个事情给郑贻春带来了一些影响。

不久,郑贻春就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是个阴沉沉的午后,我母亲带着我和二哥将大哥送到一辆大卡车旁边,将行李卷扔到车上后,母亲流下了泪。大哥坚强地说:“妈,没事,我已经17岁了,应该到农村向贫下中农民学习,把自己的思想觉悟再提高提高。”后来在上山下乡的几年中,贻春每隔一个月左右回家一趟,手里是满满的两篮子蔬菜,回家后就帮着父母干活,但我发现郑贻春性格已经不再活泼开朗,变得像农民了。我有一次跟大哥到了农村柳树公社,住在四处漏风的社员家里,土炕烧得很热,屋内空气却冷得很。晚饭时房东家端过来一大脸盆萝卜汤和几个苞面窝窝头,让我们吃饭,我发现萝卜汤非常苦,没有油,苞面窝窝头又粗又硬,我说了实话,大哥喝了一口汤,啃了两口窝窝头后说:“咱们别吃了,喂猪吧。”我们兄弟二人将汤和窝窝头都倒进了老乡家的猪圈里。那天晚上,大哥给我讲了许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的故事,包括杨靖宇、董存瑞、张思德、刘胡兰、邱少云、罗盛教、江姐的故事。饥肠□辘的夜晚,听大哥讲革命故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大哥的炕上摞着许多书,各类别的都有,最醒目的是那一套《毛泽东选集》,我第二天就回城了,从此再也没去过。

1976年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以后,大哥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有几个月都没有回家。当我的父母到乡下看他时,他追问他们:“文化大革命彻底否定了,我学毛选是对还是错?我上山下乡遭了这几年罪,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对还是错?”父母无言以对。

1978年深秋的一天,郑贻春兴冲冲地跑回家,将一个信封高高举过头顶,问大家:“你们猜,这是什么?”得知贻春考上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岁就成为光荣的大学生,父母喜泪纵横,奔走相告,很快郑家出了个大学生的消息又传遍了半个营口城。从此每逢寒假、暑假,大哥回来除了帮家里干些家务活之外,就是向我等兄弟姐妹介绍萨斯比亚、比较文学、西方基督教、华盛顿、三权分立、荣格、萨特等等,并经常朗读一些他自己的诗作和翻译作品。有一首他自己写的诗至今我还记得:“有志像天高,堪称万代豪,俯身看大地,大地何渺小……”他也总是自诩为未来的鲁迅、孙中山、李大钊等。我当时很佩服,但不太明白。

因为他觉得自己各方面知识基础需要加强,郑贻春特意多念了一年大学,到他1983年大学毕业时,他已被同学们公认为“才子、诗人、翻译家”,先分配到辽宁电视大学工作,后到辽宁工学院,直到1985年我们的父亲郑润泉教授因脑溢血突发,以65岁年龄在工作岗位上逝世,贻春才调回到营口教育学院以方便照顾老母亲,待母亲病情稳定后他才办理调动手续去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任教。

父亲去世之后,家里一片凄凉。大哥毅然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他到处讲课、讲学、并写作、投稿,他当年的月工资仅有50~60元,而竟将其中的25~30元邮给在大连外国语学院读书的小弟我做生活费,而他自己则过着清贫的近乎赤贫的生活!大哥的善举我没齿不忘!有一年夏天,大哥给我来信:“小弟,像我们这样当学生,将来要当学者、研究者的人,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年暑假,你到北戴河去玩吧。”随后郑贻春寄来了一百元人民币,那是郑贻春大哥整整两个月的工资和生活费!正是这样,郑晓春有生以来,在20岁的时候才第一次出了一趟远门,知道了什么是祖国大好河山!回忆至此,郑晓春已是悲泪涟涟,欲嚎无声!

上世纪90年代的前一年的春夏之交,北京发生了一件全世界轰动的事情,举国瞠目。当时我忙于为自己的前程打拼,麻木不仁,充耳不闻,只知道大连肖斌因为说了一句话被判10多年。当年秋天新学期开学之后不久,贻春突然从沈阳回到营口,对我说:“这个世界不正常,有些人不正派,撒谎,骗人。我们学院决定不让我教书,让我到图书馆当管理员,我找他们理论,他们说那就让你到食堂卖饭票,到后勤处养猪。你看,就因为我跟着上街游行,说话,就这么整人。”

当年郑贻春只有30周岁,是一个血气方刚,要用满腹诗书、教育报国的热血青年。而正是这个事情,改变了郑贻春和许多人的人生轨迹。郑贻春说:“从此我就不想结婚了,我要弄个明白。”随即郑贻春请假一个多月,回到我父亲的老家——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县治水公社,回来后对我们谈到了老家的亲人的情况,贻春摇头,垂泪道:“太苦了,太可怜啦,太穷了,为什么会这样啊?”湖南一行给郑贻春的心灵带来又一次打击,从此他孤身一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开始认真研究起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开始发愤图强,博览群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笔耕不辍。

郑贻春正是因此而发愤努力,在原有的饱读诗书的基础之上,又进一步大量涉猎、潜心研究了包括马克思的《资本论》《辩证唯物主义》和《毛泽东选集》以及无数的文、史、哲等古今中外的著作,终于成为他所追求的目标:中国现代史学家、诗人、作家、翻译家、学者、自由思想者和自由表达者。但是现在令人心痛的境况却是:郑贻春是牢房中的中国公民和独立知识份子!

贻春兄长曾有几次谈到他对于“57年反右”和“66年文化大革命”的观点,他问我:“你知道张志新、遇罗克、林昭吗?”“她(他)们就是因为说了真话就被枪毙的。太悲惨了!这种悲剧再也不能重演了!”我很惊骇,就跟他激烈地争论起来。我说:“你不要惹事生非,历来都是枪打出头鸟。”郑贻春说:“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太长了,官本位思想太严重,官老爷们已经到达官官相护,只知欺上瞒下,拉帮结派,而不顾群众水深火热的程度了。作为知识份子,我要上书中央,建言献策,知识份子的存在价值就是对现有的社会丑陋现象进行批评指正。”但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家人无一理解和支持,均以为他过于天真、认真、且真诚得迂腐。

沈阳慕马大案中,数百位高官落马,郑贻春痛心疾首,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这些人本来是非常有才干的呀,就是因为存在某些缺陷才使他们成为贪官污吏,结果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厦门远华大案中,也有数百位高官获罪,郑贻春同样痛苦不堪,再次捶胸顿足说:“这些人本来可以避免走上这条贪赃枉法的不归路,本来只要认真考虑一下采用合理的框架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人祸的。”我们大家无不认为他属于自做多情,杞人忧天,但现在大家不再这样认为了。郑贻春是一个过于真诚的但却“不合时宜”的人,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爱民族的知识份子!他的悲剧在于过于心直口快,并多少有些文人特有的孤傲。

大哥郑贻春自幼即心肠古道热忱,对朋友、家人、事业无比热爱,矢志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理念的实现而默默地从事着苦行僧一样的研究、写作。忠言逆耳,由于他的直言不讳和书生意气而不免有时言词过于激烈,但终归只不过属于语言层面、和平写作的范畴。

郑贻春48岁因言论获罪,因写文章而入狱,当律师会见他时,他首先惦记的是他的75岁的身患心脏病、因他的事情而摔断腿的老母亲。若没有众人、贵人相助,待郑贻春获得得自由的那一天,只能到老娘的坟前哭悼!他第二个关心的就是中国伟大的诗人杨春光先生的病情,而他不知道的、我们无法向他说明的事实就是:杨春光先生已于今年9月19日,因为受郑贻春案的牵累等原因英年早逝,时年仅有49岁!

伟大的佛菩萨啊……!!!

郑贻春教授胞弟

郑晓春教授泣笔

2005年10月1日

辽宁省营口市(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东海一枭:羡慕贻春,抗议中共
法广:辽宁记者、网路作家郑贻春被判七年
记协:中共以言入郑贻春罪
高智晟﹕刑事上诉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