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相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下降

媒体都被中国银监会耍弄了!

标签:

【大纪元11月3日讯】(亚洲时报 刘智菁香港撰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显然愈来愈精于操控媒体舆论。最近公布2005年第三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字过程,绝对是高手之作。明明负面的数据,稍为摆布一下便哄得媒体以正面处理,但银监会又可逃避欺骗世人的指责。

中国银监会刚于10月31日刊出了“2005年三季度末贷款五级分类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三季度末中国内地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竟然比第二季度增加,亦即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形仍在恶化中。(表)


由中国银监会出炉的一堆数字,就向外界展示了目前中国内地银行业改革的“成效”,也向那群一直争论外资入股中国内地银行,是冒险性投资,还是“趁火打劫”提供了答案。

对于有关情况,中国银监会明显是以“家丑不出门”的心态去处理,在其公布的新闻稿中,没附载“2005年三季度末200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只将第三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字,含糊地与2005年首季度比较,予人不良贷款下降的印象。

2005年11月1日,多份中国内地及香港报章均以《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双降”》为题,直接刊出中国银监处的新闻稿内容。然而,如果外界将有关新闻稿,与情况表内容一并比较下,不难发展新闻稿中所写的“双降”之说,是没法成立。

以往习惯是在公布有关数据时,同时更新不良贷款情况表,但今次在10月31日刊出第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的新闻稿后,事隔一天,亦即11月1日下午6时后,才更新“2005年三季度末200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

原来这一天的时差,就是为中国银监处《2005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继续呈现“双下降”》的新闻标题,得以刊载于各大报章上。

有关“双降”现象,实在纯粹又是一场数字游戏。“双”,指的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以及不良贷率。“降”是以第三季数据,对比2005年第一季数据而言。如将第三季度的数据与第二季度比较,中国内地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是出现了反弹现象。

2005 年第三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2808.3亿元(人民币,下同),比第二季的12759.4亿元上升了0.38%。无独有偶,中国银竖处列出的中国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表中,2005年第三季度的总负债为183695.2亿元,比第二季度175604.2亿元增加了4.6%。有关数据全皆反映了,中国内地银行业的改革,并不顺利。

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2005年以来,积极引入策略投资者,再加上建设银行成功于香港上市,实际上已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引入了大量资金。据悉,自建设银行上市后,另外两家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以及工商银行亦将于2个月内申请于香港上市。此反映了由2005年1月到9月底前,资金已源源不绝地灌注于中国内地银行业。因此,可以推断的是,新的不良贷款形成的速度,比注资的速度更快。

有分析指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解决历史遗留的包袱,清理坏账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在于改组银行的架构,把政府独资的国有银行,重组为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并创建了汇金公司代表国家行使股东的权利。第三阶段主要是强化风险的管理,吸引国际战略投资者,为海外上市作准备。

问题是,如此改革模式的成效到底有多大?中国内地多位学者曾指出,进行了多年的银行业改革,实际上只是粉饰了有关银行会计账目,丝毫未有影响目前银行的运作模式,当中包括员工的工作态度,银行内部的避险措施等等。

同时,国际媒体亦质疑,外资银行对中国内地银行业,在技术交流层面的帮助力量有多大。于10月31日出版的美国商业杂志《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已指出,在目前外资只可拥有19.8%参股权下,到底可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作出多大的贡献?

似乎,中国银监处亦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在2005年第三季度不良贷款数据出炉前数天,中国央行副行长项俊波于10月28日出席第一届中欧金融服务与监管圆桌会议上,已表明有可能就“单一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资银行股份不能超过20%”的限制上作出让步,然而,一切也要按市场规律而进行。

关键在于,国际投资者是否愿意无限量地投资于,这个不断恶化的“浑水”当中。

国际著名金融机构雷曼兄弟于11月1日公开撰文指出,尽管目前投资于中国内地银行业的风险都很大,但最终可能会出现一个双赢的结局。因为外国投资者看中的也许是中国拥有四万亿美元资产的金融市场和持续以两位数增长的家庭储蓄。

另外,文章又指出,无可否认,中国各银行的业绩远不能令人满意,中国各大银行2004年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只有0.4%,低于全球金融机构的平均标准 1.2%,但是,得益于人民币的走强,外国股票投资者仍可能在中长期获得高额回报:包括雷曼兄弟在内的许多市场观察者都预期未来几年人民币将逐步、但显着地升值,这也部分地解释了自7月份人民币升值以来众多国际投资者急于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原因。

既然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如此乐观,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纵使真的在恶化,相信仍会赢得国际投资者的支持。(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银监会明年起须接受审计
压抑炒楼政策  楼价下跌一至三成
中国制定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危机现?
杜光:必须突破金融垄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