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大吉 万事如意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陈沁怡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2月3日讯】农历新年将至,这是中国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正月初一开年,事先就要依据干支找出当年“开正”的时刻。“开正”的时刻通常很早,有的人家甚至通宵守岁,一等时刻到来,就燃放鞭炮,在神佛前摆上各色“甜料”,如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全家老幼一同祀神、祭祖,迎接新年的到来。旧时的习俗,正月出行经过桥梁,隧道时都要祭桥神,事先准备香及金纸,到桥头焚香烧金,祈求桥神保佑出行平安。也有人仅烧香,再将金纸系上红绒线,放在桥头,俗称“压金”。

台湾民间还流传着一首“新年歌”,将正月间的行事以歌谣方式逐日记载下来: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顿顿饱,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返来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折灯棚。


民俗趣谈

* 压岁钱史话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老虎”、“八卦”、“生肖”等纹饰。

* 贴春联

春联又叫“对联”、“门联”,源于古代“桃符”。古书载:度朔山桃树蔽日,内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故百姓在除夕时画二神于桃木之上,悬挂门外,以驱鬼避邪,这种桃木片是没有字的。宋代王安石作的诗《元日》中云: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的“符”就是指的这种“桃符”。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

* 放爆竹

古代过年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爆竹”一名由此而来。《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过去放爆竹有许多讲究。大年初一早上一开门的时候或出去拜年的时候要放“开门爆竹”,又叫“开财门”,一般放一挂鞭炮。若未放开门爆竹就出门去,视为不祥。除夕年三十晚上祭完祖宗和已去世的父母之后,全家关上门吃团年(团圆)饭,关门放爆竹,一般放一至三挂鞭炮,然后阁家围坐谈笑、吃杂食、守岁到半夜或天明。

* 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独有的种绘画体裁,因在过年时张贴而得名年画。古代是贴在门上而不是贴在屋里,古籍载“画虎于门”、“贴画鸡于户上”。宋代发明了雕刻板画以后,称之为纸画。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色彩鲜明,画面热闹,线条单纯。题材主要有五谷丰登、春牛、风景以及花鸟等。

* 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语言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场的人就得马上说上两句吉祥的顺口溜(如“缶(瓷器)开嘴,大富贵”等)来弥补。这一天米缸不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组图:预防禽流感 中国南方进入戒备
中国农历新年返乡人潮涌现
年初二烟花汇演共分九幕
美国西南区多家电视台将播出介绍台湾的记录影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