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趁“国军复员”“遣散关东军”发动内战

人气 14
标签:

【大纪元3月2日讯】中共在抗战时期是基本上不抗日的﹐但抗战胜利后抢占胜利果实比谁都快。国军抗战竭尽了全力﹐理应顺理成章接收各地﹐但处处受中共阻挠﹑袭击﹐因此谁发动的内战呀﹐当然是共产党呀。国民党当时根本没有发动内战的思维方式﹐因此搞了“国军复员”及“遣散关东军”﹐正是这两点使中共浑水摸鱼﹐又加上苏俄的助纣为虐﹐始成中共祸乱中国大陆近六十年﹐本文将详细地将“国军复员”﹑“遣散关东军”一一说明﹐揭穿中共摘桃子﹑发动内战的真实面目。

(1)国民党抗战竭尽了全力

八年抗战,国军抗击了日军全部的甲级对华作战师团﹐近两百个师长以上将军阵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三百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九人,空军阵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毁机二千四百六十八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正因为如此﹐日本在湖南芷江签字向国民政府投降。注意是湖南芷江﹐可不是陕西的延安﹐日本人当然知道是在和谁作战。

(2)中共趁“国军复员”浑水摸鱼

一九四五年五月初﹐德国纳碎领袖希特勒自杀身亡﹐九日德国正式向盟国投降﹐轴心国已频临崩溃。日本在远东战区和太平洋也呈灭亡之相﹐连日本本土也遭美机大批轰炸。

八月十日下午﹐全国上下突然传出﹐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报纸刊出号外证实日皇已向盟国投降﹐顿时举国欢腾。八年辛苦抗战﹐中国人民含冤忍痛﹐毁家抒难﹐终于有了结束和报偿。

日本投降﹐麦克阿瑟以远东盟军总司令名义﹐命令日本政府与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率同在中国战区的日本军队向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委员长投降。

当时日本有一百多万军队在中国境内﹐而因抗战耗尽力量了的国军多数在西南各省﹐必须立刻赶到广州﹑长沙﹑武汉﹑南昌﹑安庆﹑南京﹑上海﹑杭州﹑郑州﹑洛阳﹑青岛﹑济南﹑北平﹑天津﹑山海关﹑归绥﹑包头﹑太原﹑石家庄等二十余个城市﹐解除日军武装﹐并维持当地治安。

九月初﹐日本在湖南芷江签署降书﹐陈诚在南京部署有关受降事宜﹔九日﹐中国正式派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代表政府接受日本投降。

受降接收工作是国军最艰巨的任务之一﹐一则牵扯当地治安之维护﹐二则安排武器弹药之缴收﹐三是控制区和运输线的掌握。此时中共及其幕后主使苏联蠢蠢欲动。李宗仁主张“后浪推前浪”方式﹐循序渐进﹐以江南大军一拨拨向北推进﹐接收北部﹔但中央则主张将敌人集中缴械﹐再调派大军专程前往接收。然大军开拔费日耗时﹐尚未来的及开往目的地﹐东北﹑华北大半江山﹐已为中共所占﹐武器多为中共抢走﹐造成共军势力突然坐大﹐此诚为接收始所未料者。

其次﹐复员工作中最重要的﹐是部队的整编。依照军政部的计划﹐至一九四五年底﹐国内原有一二四军﹐三五四个师﹐三十六个独立旅﹐二十八个独立团﹐十五个独立营﹐裁减三十一个军﹐一一一个师﹐二十八个独立旅﹐八十三个独立团﹐十个独立营。军事机关原有四五五○个单位﹐裁并了一七七九个﹐军事学校原有九十二个﹐裁并了七十个﹐总计原有兵员是五百九十余万人﹐整编后是四百三十余万人。

中央的计划是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以内﹐用集体转业﹑个别转业和给资遣散三种方式﹐再行裁汰官兵一百八十万人。中央的苦处是﹐庞大的军费开销﹐国家财政支付不起。

但我国军事将领和军人﹐都是除了带兵打仗外﹐一无所长的职业军人﹐军队便是他们的家﹐在军方未建立起良好的退休制度下﹐一旦脱离部队﹐便无法生存。

中央的第一项重要命令﹐是将收复区的伪军及参与抗战的非编制内游击队解散。解散的方式﹐像日军缴械一般﹐由中央指定各部队集中地点﹐然后向前来接收的中央军接洽﹐听后处置。而伪军和游击队的原有防地﹐却无军队接防﹔于是﹐与接收日本占领区一样失策﹐共军此时趁虚而入。这些部队开离指定地点﹐而他们所奉命要接管的中央军有些还远在滇﹑缅一带。这些部队长官久候无着落。因而﹐老实的将领便将部队解散归农﹐在这种办法下﹐失业军官动辄以千计﹐生活无着落。狡诈的便另打主意﹐改向中共为伍的﹐不计其数。

中央裁军﹐主要为谋财政﹐同时为及中国长治久安之计﹐复杂繁乱的部队﹐实有整肃之必要。但在抗战结束之初﹐国家尚未进入轨道﹐且中共叛乱未泯﹐苏俄谋窃日急之下﹐裁军是军事上最大一次败军。中共在苏俄撑腰下﹐通过抗战时期的喘息﹐以及接收时期混水摸鱼﹐捞到不少日军战略物资﹐人数剧增到一百二十万﹐这就是一百二十万中共“抗日”军的由来﹐中共实在是无耻之极。

(3)中共趁“遣散关东军”浑水摸鱼

抗战胜利﹐东北局势最是张弛﹐中央政府派熊式辉任东北行辕主任﹐杜聿明为东北行政长官。熊式辉作风一向以保守着称﹐俄人见状﹐甚是嚣张﹐不但明目张胆让中共扩充军队﹐接管日本所遗军事物资﹐连中国的营口﹐甚至不让国军登陆﹐嚣张至极。盟军让俄军进军东北﹐导致中共坐大﹐其实是一大错误﹐关东军那时早已名存实亡﹐可有可无﹐日本根本就不注意它了。日本是投降于中国国民政府的坚决抗战﹐及美国对日本本土的猛烈攻击﹐盟军的原子弹将日本炸得魂都散了﹐日本天皇视察被炸的广岛和长崎后﹐才排除军部的干扰﹐决定无条件投降的。中国的大预言中预言日本战败时﹐也用“春雷炸﹐见晴阳”来形容。

熊式辉在东北﹐没有按东北当时的情况处理关东军事宜﹐中央命令遣散关东军﹐熊式辉即奉旨如仪﹐唯命是从。

当时东北关东军四十万均是日式配备﹐由日人训练亦精﹐他们久处日军控制下﹐含愤多年﹐抗战胜利后﹐无不希望为中央效命﹐政府如加以适当安抚﹐将是一只合格的保卫东北部队﹐而政府只要一声令下﹐四十万军队保卫东北皆无问题。

可惜当局未了解状况﹐熊式辉仰承上司意旨﹐将命令通告东北关东军﹐此举无异晴天霹雳﹐四十万军队解体﹐林彪部队趁虚而入﹐精华全为林彪所收﹐中央此时发现错误﹐已来不及制止。一九四六年春﹐携美式装备的中央军才自滇﹑缅边境由海道来﹐在秦皇岛登陆﹐向沈阳﹑长春前进﹐林彪部队已在东北准备半年﹐势力坐大﹐随时在各处袭击接收的国军﹐终导致大规模内战。

一九四六年十月以前﹐国军在东北战场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到了一九四七年﹐即失去机动打击力量﹐而转居被动。这时无论在人力素质上﹐武器装备上以及士气﹐均有不足与疲惫不堪迹象。反之共党利用马歇尔的调处及松花江停战机会﹐收编了大部关东军﹐而实力坐大。加以随时间的推移﹐原来一无共党踪影的东北广大农村﹐已逐渐被其所渗透﹐广大的东北原野遂为共军所据﹐东北农村人力充沛﹐因而共党部队在数次战斗中﹐虽都有重大伤亡﹐仍能肆无忌惮的扩充。又因共党自苏俄手中接收日本关东军大批武器﹐因此这时东北的国军﹐无论在数量上与武器装备上﹐均开始居被动地位。

一九四七年六月﹐林彪倾巢攻打四平﹐与国军主力相遇﹐林彪本以为可以一仗而克四平﹐即可囊括东北。国军前敌指挥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立下遗嘱赶赴前线督战﹐血战数日﹐林彪大败﹐狼狈而逃﹐白崇禧主张追击﹐在东北负责军事的杜聿明也作此主张﹐但未敢专断﹐陈明仁更以时间稍纵即逝﹐欲挥军直追﹐未料中央复电“暂缓追击”﹐使林彪逃走﹐自此良机一失﹐国军即少有主动性了。这就是共产邪灵泛滥东北的由来。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九评征文】沉重似铁  疼痛如割--不能遗忘的往事(一)
携手重建海啸灾区  斯里兰卡和平露曙光
徐水良 : 答国内朋友来信
同胞们 : 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不要再当中国共产党的炮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