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宇:《 八月雪》观后感

观宇(留法学生写于巴黎)

人气 108
标签:

【大纪元3月23日讯】二○○五年一月底,法国第一大港马赛正值隆冬,多年未见的寒流让喷水池都结冻,然而马赛歌剧院里却人声鼎沸,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原作并自任导演、国立台湾戏曲专科学校与马赛歌剧院联合制作的音乐剧“八月雪”在此首演。

“八月雪”为二幕九景的现代舞台剧,内容讲述中土禅宗六祖慧能的故事。高行健在固有禅宗故事架构下,用他独特的文字及戏剧语言,诠释六祖慧能的性格及南派禅宗的中心思想,在剧场表现上,更揉合传统国剧的唱、念、作、表与现代舞台剧的动作,再融合古典希腊剧场的合唱队与讲述者,为一中西古今之综合表演形式。唱腔上台湾演员以京剧唱法,法国合唱队与讲述人(男女高音及男低音)则使用歌剧美声唱法,全剧中文发音,合唱队与讲述人的唱词也全为中文。

“八月雪”原著兼导演高行健原出身大陆,音乐作曲者许舒亚为大陆旅法音乐家,全部演员与中国乐器演奏者来自台湾,交响乐团与合唱队均属马赛歌剧院,乐团指挥为法国籍,舞台与服装设计及编舞来自台湾,灯光设计则来自法国,由此造就这出由两岸与法国、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戏剧。

“八月雪”二○○二年十二月曾在台湾演出,但乐团及合唱团均为国内团体,这次马赛演出则为国际合作版的首演。公演的三场几乎座无虚席,据说这是歌剧院十余年来门票售出率仅见的高纪录。首场隔日,法国南部报纸《普罗旺斯报》以“美学飨宴”为标题,刊载大篇幅艺评,给予极高评价,并刊登现场彩色照片。笔者有幸坐在亲众席后排中间的位置,法国老剧院纵深很浅,有意让后排观众也能不费力欣赏到演员的表情动作,而在后排的好处则能对全场观众的反应一览无遗。

这出戏从第一景开始就带给法国观众视听觉上的震憾,演员细致的肢体语言、许多法国观众平生头一次听到融合传统国剧与现代唱腔,加上“东方精神、西方诠释”的音乐,在第一景到第二景换景之际便引起观众骚动,不等中场休息便开始细声交换意见。中场休息时,身旁的观众纷纷主动与笔者讨论剧情,并连连赞叹场景及演员空间配置的视觉之美与精致的身段。此外笔者亲眼所见,最末一场演出结束后,还有许多观众在零度气温下,站在剧院门外超过半小时,等待演员走出剧院时索取签名。

据团员表示,最后一场谢幕完毕,马赛歌剧院的院长女士走到后台向演员道贺,当场感动落泪。剧团的舞台监督告诉笔者,整个合作过程各方均有程度不同的龃龉及冲突,但作为演出主体的演员(以国立戏专为主的剧团)在艺术表现上嬴得了面子,在专业态度上赢得了里子,也就是法方工作人员的尊敬。

任何成功的表演都可能有一般人看不见的辛酸,由于政治因素,法国政府对这出剧表现出极端冷漠,连各大主要媒体(民营的两大报:《世界报》与《费加洛报》;各大电视台)都不闻不问,官方更对高行健亲自发送的邀请不予回应。照常理来看,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导演的作品应当受到官方相当的重视,更何况这出作品在艺术成就上非常成功而非失败。更令人难过的是,不仅报纸不敢明言演员及中国乐器演奏者来自台湾,连马赛歌剧院印制的纪念册都严重忽视来自台湾的演员及演奏者。法国方面受到中共的压力可以体会但令人难以理解。高行健已入法国籍,当年并且是以法国国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论上法国政府没有理由屈从中共的反应,然而官员婉拒邀请,媒体刻意冷淡则是明显的事实,然而这个现象却与场场满座的票房形成尖锐对比。

法国方面淡漠处理之外,台湾政府更错失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宣传机会。在“八月雪”剧中担纲演出的演员全部来自台湾,大多数又隶属国立戏专,等于是国家级的表演团体,能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合作,又与法国的歌剧院联合制作,在戏剧发展史上称为空前应不为过。然而政府不仅未在经费上多予支持,也没有在首演之前协助宣传,演出时驻法官方也没有到场鼓励,完全未能争取或利用这个走上国际舞台的机会,殊堪可惜。

戏如人生,一出戏如果能让人在生活中不断发出回响,称之为好戏应当之无愧。日前一位在演出期间担任翻译的留学生告诉笔者,剧团回台好几天了,她在梦中却还想着团员的排练、念着八月雪的台词,提供了票房销售纪录之外另一个“八月雪”法国首演成功的旁证。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为“中国的良心”刘宾雁塑像
法国在台第三届春天诗人节  六日起台南登场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