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无力再拍《甜蜜蜜》 做导演要留有退路

标签:

【大纪元5月6日讯】(据中华网5月6日报导)因为歌舞片《如果爱》,陈可辛第一次在内地拍戏。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已经8年没有拍摄中文长片了,希望能够用歌舞带动自己的创作情绪。
  
出生在香港的陈可辛,8岁的时候随家迁往泰国,18岁去了美国,21岁重回香港。他涉足影坛纯属偶然。

1984年,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无泪》需要翻译成泰文,聘请了他,当时,他是利用暑假期间来完成这项工作的。但陈可辛从此萌生了对电影创作的浓厚兴趣。不久他就进入嘉禾公司,担任副导演,之后经曾志伟推荐,加盟好朋友电影公司,开始学习监制工作。

1991年,他抓住机会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双城故事》,曾志伟因此获得了第十一届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执导过《金枝玉叶》、《风尘三侠》、《甜蜜蜜》等影片。

《甜蜜蜜》获第十六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8项大奖,是迄今为止获金像奖最多的影片。
  
感情戏将越拍越少
  
有评论认为陈可辛电影创作关注的焦点是“人的感情”,一方面因为感情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另一方面,又因为感情是最复杂的问题,可以演绎出许多不同的故事。

陈可辛对人的感情的演绎,有别于许多香港电影的“一夜情”或“爆发式”,他用的是“历程式”,也就是注重表现感情的酝酿、产生和发展历程,《甜蜜蜜》中黎小军、李翘感情经历了10年三个阶段就是一个例证。
  
但像《甜蜜蜜》这样的爱情片,陈可辛说可能会越拍越少,“年纪大了,跟不上现在年轻人的爱情观。”现在的他最想尝试什么类型?陈可辛表示是动作片,“以前不拍动作片就是因为不想写分镜头剧本,这次既然已经破例了,就拍吧。”
  
信心和选择是香港导演的优势
  
20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正处于低谷,陈可辛却毫无胆怯地大声疾呼:“作为电影人,千万不要放弃乍见门缝的光,须向前行打开光明之门。”这种信心一直贯穿到陈可辛的生活和创作之中。

当被问及像《如果爱》这种歌舞片投资8000万能否收回成本时,他说,这样的问题问香港导演,他们都会信心十足的,“香港电影导演从小就知道,拍电影可以不赚钱,但肯定不能让老板赔钱。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继续投资,你才会有电影拍。

但香港电影市场就那么大,票房五六千万的影片三四年才出现一部,《功夫》票房一亿多,周星驰还亏8000万,因此香港导演都得考虑香港之外的市场。”
  
除了信心,陈可辛还主张一定要保持多种选择,也就是要有多条退路,他解释为这是一种变通。这也可以理解为为何他在做导演的同时还要做监制的原因,“张艺谋说离开这片土地就不会拍戏了,但是我们不能这样子,我们香港导演的适应能力一定要很强。我们的优势就是适应能力。”
  
拍电影可真辛苦
  
《如果爱》筹备两年多来,变动很大:主演刘德华换了,摄影由原来的杜可风变成了鲍德熹,片名从《如果爱》到《勿忘我》再到《如果爱》,“这部电影这两年变动很多,剧情、演员、片名等,但我们不是王家卫,没有他那么多的资源,一部电影可以拍四五年,这部电影必须开拍,不能再等了。”
  
虽然《如果爱》现在有了8000万的投资,但陈可辛表示拍电影真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一个例子就是他以前拍电影永远不喜欢写分镜头剧本,因为他相信最好的镜头在现场,“但这次就不行了,投资大,样式也比较复杂,有动作,有舞蹈,还有剧情等,这样就必须要有分镜头。”

这样下来也带来了一个变化:以前是一路拍一路感觉,现在是还没有拍就先在头脑里成形。

此外,在片场他还得花很多时间和各部门开会协调,“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早点拍完。”(刘江华)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陈可辛新片考虑刘德华黎明 坦言张学友肯定没戏
陈可辛歌舞片《如果爱》加盟 贺岁变“四国战”
刘德华已决定不接演陈可辛的歌舞片《如果-爱》
中国电影百年访谈:许鞍华、陈可辛畅谈华语电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