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千年古墓壁画揭取始末

人气 3
标签: , ,

【大纪元8月18日讯】7月27日,河南省洛阳市古墓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经过一个月的艰辛努力,将唐代皇帝睿宗李旦(公元662年至公元716年)做安国相王时两位夫人唐氏和崔氏的两座墓内壁画进行完整揭取。这两座墓中壁画反映的内容为现实生活,由红、黑、黄几种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虽经千余年仍然色彩绚丽。两座墓中壁画近百平方米,是此前洛阳市已发掘的各个历史时期墓葬壁画面积的两倍,画幅之大、艺术之精美,是河南省壁画揭取规模最大的一次,在国内唐墓发掘中也属罕见,有关方面初步判断疑似“大唐皇家出行图”,因此引起全国范围的高度关注。
  
两座“唐代皇墓”出土
  
今年3月,洛阳市文物人员在对洛阳新区规划中的翠云路上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了这两个有精美壁画的唐墓,经过两个多月的发掘,确定两座墓均为砖室墓,相距不足百米,呈南北向,由墓道、甬道、天井、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道呈斜坡状,甬道为长方形砖券,墓室为正方形砖券。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史家珍介绍说,东边一座墓中出土一方墓志,上书“大唐安国相王故孺人晋昌唐氏墓志铭”。在该墓一座壁龛里还发现了20多件仕女陶俑。西边一座墓没有出土墓志,但却出土有墓志盖残块、瓷盏一个、瓷碗两个。墓志盖上有“大唐安国相王故孺人清河崔氏墓志铭”字样。
  
据史书记载,“安国相王”即唐睿宗李旦,是女皇武则天之子,唐玄宗李隆基之父。他在即位当皇帝前,曾做过洛州牧,并被封为“安国相王”,故可认定这两座墓为唐睿宗李旦即位前两位夫人唐氏和崔氏的墓。
  
史家珍说,从两个墓中分别出土的墓志盖的相同字体、相同造型等方面看,二人应是在同一年安葬。据考证,唐氏卒时,李旦任武周时期的洛州牧;唐氏在此墓安葬时,李旦已被封为安国相王。由此推断,墓葬距今已一千三百余年。
  
另据了解,这两座墓历史上虽屡遭盗扰,墓中随葬品多数已被劫掠一空,但考古工作者从没有遭到盗掘的两个不大的壁龛中,依然出土了300件二三十釐米高的红泥陶俑。
  
罕世壁画随皇墓现世
  
“由于历史上屡遭盗掘,两座墓中出土随葬品很少,而真正震撼考古界的是未被破坏的大型壁画。”8月15日,洛阳市古墓博物馆业务部主任李胜军告诉记者,大型壁画就是随着这两座墓室的发掘而发现的,整个墓室的发掘是今年3月份开始的,随即壁画便被发现了。
  
李胜军介绍说,从墓道口开始,两座墓墓道、过洞、天井、甬道两侧依次绘有青龙、白虎、人物、马、骆驼等,构成出行图,再现了墓主生前奢华的生活。其中人物、马匹、骆驼尺寸和真人、真马、真驼相差无几。
  
据了解,唐氏墓内壁画共残留有人物38个、马4匹、骆驼2匹、青龙1条、白虎1只。墓道左壁起首为青龙,随后是一人、一马,紧跟其后是一人、一骆驼,墓室内有侍卫、武士和仆人等。右壁除了起头为白虎外,其他的和左侧的一样。白虎长5.4米,口吐长舌,爪踏祥云,呈凌空欲飞之态。马和骆驼肥硕强健,虎虎有生气。墓道西侧一个牵驼人头戴三角形软帽,应是当时典型的唐代服饰。崔氏墓壁画残留人物14个,墓道北段两侧一组人物保存完好,过洞两测绘有两个门神,面目狰狞,均背三尺长剑,一手握剑柄,一手执剑鞘,呈拔剑出鞘状。
  
洛阳市古墓博物馆壁画保护技术负责人杨蔚青全程参与了壁画的揭取,8月15日,他向记者确认说,他看到的壁画内容丰富,绘画技巧高超;画中虽人物众多,但面貌、服饰各不相同。壁画画幅巨大,但现场没有打底稿时留下的痕迹,说明画家经构思之后,运笔一气呵成,使壁画线条显得简洁流畅。墓中壁画由红、黑、黄几种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虽经千余年仍然色彩绚丽。
  
史家珍认为,这两座墓中壁画内容极为相似,墓内壁画反映的内容多为现实生活,为研究者了解唐代的政治、历史、绘画、服饰、葬俗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
  
甚至有文物专家认为,这次在洛河以南发现如此规模的壁画墓在河洛地区还是首次,其绘画技术之精美、艺术价值之高、壁画画幅之大为洛阳市唐墓发掘所未见,在国内唐墓发掘中也属罕见。这两座墓壁画代表了唐代壁画的最高成就。
  
揭取前先演练铲刀功夫
  
为保护这一珍贵文物,洛阳市文物部门决定将两座墓的壁画进行完整揭取,后送博物馆进行保护、展示,以保护墓葬壁画见长的洛阳古墓博物馆承担了这一重任。
  
“这些壁画是在厚5毫米左右的草泥加素灰墙面上绘制的,画面基础稳固性差,质地松脆、容易脱落、不易搬动,因此揭取难度非常大。”洛阳市古墓博物馆副馆长韩彦刚说,以前揭取墓葬壁画都是请陕西等外地专家来,此次他们决定自己动手揭取壁画。
  
韩彦刚介绍说,由于这两座墓的墓室、墓道埋得比较深,揭取壁画前,文物工作人员估计这座墓的壁画面积不会超过70平方米。可进入墓室后仔细计算得知,两座墓出土的壁画近百平方米,几乎是此前该市已发掘的各个历史时期墓葬壁画面积的两倍,在国内唐墓发掘中也属罕见。
  
洛阳市古墓博物馆壁画保护技术负责人杨蔚青说,揭取壁画必须遵循保持文物原貌和揭取工序可逆性的原则,要做到这两点,难度很大。洛阳以前揭取壁画都是聘请省外专家来实施,专家的工作费用每平方米超过万元,每平方米的工时差不多得一天。为了让精美壁画尽快“入住”古墓博物馆,在详细研究两座唐墓的土质后,洛阳古墓博物馆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自己揭取。
  
杨蔚青说,由于揭取工序对工作人员下刀的力度和位置要求极高,既不能离壁画地仗层太远,太远的话附带泥土过多难剥离,也不能太近,太近了铲刀会破坏壁画。为此,参与此次揭取的文物工作人员先在一面墙上练了一天铲刀的功夫。
  
40度高温奋战一个月
  
7月9日,《洛阳日报》记者在墓室的现场看到,文物工作者在揭取一块高2.1米、宽约1米的壁画时,尽管这块壁画已经进行了加固,但揭取时,文物工作者依然非常小心,用铲刀逐渐使壁画与墙面分离,在分离过程中还要防止壁画碎裂,七八个人忙了近一个小时,才将这块壁画成功揭取。尽管天气凉爽,但一块壁画揭取结束后,许多人已是汗水湿透了衣襟。
  
洛阳市古墓博物馆壁画保护技术负责人杨蔚青说,他们根据壁画的特点,首先对壁画进行分割,总共分成了55块。其中唐氏墓壁画被切割成33块,崔氏墓壁画被切割成22块,最大的面积为4个多平方,小的也有2个多平方,然后一块一块揭取。在对壁画进行保护处理后,工作人员把一种植物性陶胶刷在壁画上,然后蒙上棉布,准备进行最难的工序–揭取。
  
“由于此次是我们第一次自己揭取壁画,所以特别小心,壁画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一旦失误就无法弥补,工作人员心中压力都很大。”杨蔚青说,他们先用酒精对壁画表面清洗除菌,再用加固溶液对壁画全面加固,如此过程重复数遍,以增强壁画的强度。然后,揭取人员在壁画表面均匀涂抹胶水,覆盖纱布,并在纱布上涂抹胶水,再用炭火对将揭取的壁画进行烘烤,使壁画与纱布连为一体,防止壁画在揭取时脱落。之后,揭取人员将壁画切割分块,逐块揭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海绵夹板上固定起来,送往博物馆。到博物馆后,文物工作者还要除去壁画背面的泥土,进行修补、拼接、复原等,使壁画能够以原貌展现于观众面前。
  
“揭取工作进行了整整一个月,从6月27日到7月27日,正是最热的时候。”洛阳市古墓博物馆业务部主任李胜军说,因为壁画需要烘烤,他们所工作的地方温度经常保持在40度左右,在室内简直是挥汗如雨,但是为了抢进度,七八个人轮番上阵,才在一个月时间把近百平米的壁画完整的揭取下来。
  
期待专家来揭开壁画谜底
  
8月15日,《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在洛阳古墓博物馆看到,被海绵夹板固定好的壁画放满了三个近四十平方米的房间,由于还没有进行必要的修复和保护程式,这些壁画还暂时不能和游客见面。
  
那么这些壁画到底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呢?一个普遍的说法是,发掘墓室的考古专家根据出土的壁画的人物、动物和其他物品的特点,特别是青龙和白虎是当时皇家的标志,初步判断这两座唐代墓壁画是当时皇家的“出行图”。
  
“这个说法现在还不能肯定。”杨蔚青告诉《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由于此次墓葬的发掘报告还没有撰写完毕,所以还不能肯定壁画的具体名称,这需要考古专家们经过辨认、分析之后才能作出权威认定。“我们也希望全国的考古专家们来研究和讨论这个壁画的内容,早日揭开壁画的秘密。”杨蔚青说,他们目前准备开始修复壁画,经过修复后,这些壁画将会按照墓葬原样,进行保护性展出。
  
洛阳市古墓博物馆业务部主任李胜军透露,洛阳市此前保存的历代墓葬壁画的总面积有50多平方米,加上这两座唐墓壁画,总面积近一百五十平方米。为保护、展示已经发掘出土的历代墓葬壁画,洛阳市准备在古墓博物馆建设壁画墓葬陈列馆,包括这两座唐代壁画墓的历代壁画墓葬将原貌搬迁复原到陈列馆内,供中外游客观赏。@@

(中华大参考)

相关新闻
李家同:如果米开朗基罗复活了
南京发现南宋古墓疑为秦桧墓
南京发现南宋古墓疑为奸臣秦桧墓
昆崙山流水古墓群惊现独特墓葬文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