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学者:两岸经贸竞争 台湾应灵活攻守弹性布局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佩君台北二十五日电)在中国崛起压力下,两岸经贸竞争的棋局中,台湾要如何致胜?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二研究所所长陈信宏认为,以守待攻非维持优势的抉择,攻势有时才能维护台湾的掌控权。

陈信宏在经济部投资业务处最新出版的“台商 E焦点电子报”中,分析台湾投资中国的战略。他表示,中国经济实力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台湾却仍在开放与不开放间进行拉锯战,从水果登陆到半导体产业进一步开放,正反双方的立场与思考模式,始终坚定如一。

分析多年台商投资中国的议题,陈信宏认为,主要围绕在两岸分工方面,包括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这样的概念隐含着“台湾为主中国随从”的思维,但事实上,中国经济与产业发展采取跳跃式进展,已急遽改变两岸产业竞合格局。

“人民日报”曾宣称,目前有600家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陈信宏指出,这个数字或许略嫌夸大,但据美国商务部资料,2000年美籍企业在中国研发投资金额达5.06亿美元,在日本除外的亚太地区中,仅次于新加坡的5.48亿美元;而在台湾的研发金额则只有1.43 亿美元,大致印证这个趋势。

陈信宏分析,禁止台商西进始终被认为是维持台湾产业优势的唯一抉择,但半导体厂商登陆延迟两年,期间中芯半导体趁2004年初半导体代工市场需求急速加温,已站稳根基,成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对晶圆双雄产生低价抢单压力,台湾的守势可能促成中芯半导体壮大,应该继续维持守势吗?

他认为,守势不一定是维持既有产业优势的唯一抉择,攻势有时候才能真正强化或维护我方在两岸的掌控权,政府应建立一个有守有攻、弹性灵活的两岸贸易布局,才是较佳策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