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谈《开放》2006年1月号内容(三)

人气 1

【大纪元1月13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迪采访报导)香港政论杂志开放今年一月号出版后,记者林迪采访了该刊的总编辑金钟。在访谈的第三部分,谈到香港立法会否决政府的政改方案的宏观意义,世贸协议以及反对声音的多重分析,还介绍了一篇赵紫阳故乡行的文章内容。

记者:刚刚过去的这个月里面,在香港发生了两个事件:一个是香港的政改方案被否定;另外一个就是世贸会议。这次也有文章认为新闻还比较偏重在示威这个热闹场面上,比较深入的世贸条约的涵义,对于各国,尤其是包括对中国,究竟是有什么样深远的影响,是否分析的不够?

金钟:您刚刚提到那两个题目,我们都没有很大的篇幅来做,基本上点到为止。世贸这个问题,香港的评论界也有些不同的看法。第一就是韩国的农民这种示威文化使香港人大开眼界,以后一定会让大陆人知道。中国那么多农民,而且问题比韩国的农民,比那些东南亚农民要大得多嘛!

记者:你们这里有一个数据,韩国一个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是三万美元,不知道要比中国农民状况要好多…

金钟:高几十倍嘛。你看中国农民就没有一个代表出来,当然不是他们自己不愿意。至少他们没有韩国农民那么有钱,可以搭飞机,哪怕你过一个罗湖桥就可以了嘛,但是没有来。当然最主要是政府不让他们来,所以这反映了不同的处境。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反世贸的示威,当然是有它积极的意义。

另外一方面从全球化来看,也有人认为这些示威者比较狭隘一点,只看到他身边的利益,没有想到…比如说韩国,如果没有全球化的贸易自由,那整个韩国的经济也不会发展到那么高的地步嘛;韩国农民的处境待遇,也不会比中国农民高那么多。当然他们是有权利不满,但是全球化也有它很必要的发展趋势价值。

至于香港的政改方案显示了一个道理: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是可以跟共产党去抗争的;这种抗争并不是像李敖所说的︰共产党那么强大,你还跳什么?他以前就骂台湾:就你们不要跟共产党对抗,你们根本不是对手。

这当然是根本不对的,香港人已经用事实证明:03年的50万人上街,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就下台了,过了一年,董建华也下台嘛,都是因为民意的压力。

记者:而且23条和政改方案硬是通不过嘛!

金钟:是嘛。香港议会这个“鸟笼方案”被否决,过不了2/3嘛。但是香港人做得没有乱来,它是根据基本法所提供的三个法律框架去争取的正当的权利。

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不管两岸问题也好,大陆本身的问题也好,香港问题也好,共产党现在的势力是越来越大,不吝在金权的多管齐下。但是从人民这方面来讲,也不是说就完全没有招架之力。香港也好,台湾也好,以后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两个难题。

共产党如果不顺应这种民意潮流启动政改,我们并不要求它一步到位,如果你还是五十年只准选一个村长,这种专制的体制没有改变,那么香港台湾的问题,休想能够有一个非常理想的解决。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台湾,也提到了李敖,这一期上您又跟到访的美国学者陈破空有一次访谈。他对近来的,尤其三合一之后的台湾形势做了一些分析。

金钟:他对民进党三合一选举失败的原因,是讲的很地道的。他从社会的、民进党党内的、大局的、具体的一些原因做了些分析。另外对08年的总统选举,他给民进党方面建议,他说也应该像国民党现在直选党主席。国民党这次成功,马英九上台,这是他们党内改革的一个成果。

另外,他也对台湾现在弥漫的一种所谓“中国机会论”,做了观察与报导。为什么台湾人从以前普遍的恐共反共,现在变成了不怕戴“红帽子”,这个转变是怎么来的?只是从经贸这个角度来肯定中国大陆的价值。一﹑被大陆的经济发展所吸引,二﹑还是那个“中国机会论”,他这些看法都是相当有价值的。

记者:最后想提一下,赵紫阳去世一周年了,你们这一期发表了林渊写的一篇“赵紫阳的故乡行”,能不能做个简单介绍?

金钟:是。他讲到95年赵紫阳的儿子到家乡去,给他的父母立碑,碑的照片我们也登出来。他的大姐也还在家乡,我有点兴趣的是赵紫阳的父亲怎么样去世的,因为以前都盛传赵紫阳的父亲是在土改中被处决的。

文革中我听说要杀赵紫阳父亲的时候,赵紫阳本人好像都没有提出反对;因为他当时在他们家乡做地委书记,就是说他大义灭亲。但是我以前了解到的情况,好像迫害还是有受到,但是并不是被处决;是因为被迫害而死,但是并不是被杀掉。

当然这些现在都没有凭据,我们这位作者到了滑县,赵紫阳的家乡,也顺便了解这个。这篇文章提出了另外一个说法,赵紫阳父亲土改的时候有不满,但是没有受到迫害,因得了肺气肿去世的。这些都可以纪录在案吧。

(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北京人士拟纪念赵紫阳去世一周年
金钟:良师益友刘宾雁
中共图抓捕高智晟 郭飞熊呼吁关注
北京警方带走组织纪念赵紫阳人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