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拾金不昧匾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安贤贤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河北省赞皇县北街人,长大以后嫁到了南关姓郑的人家。安氏从小心地善良,敬佛行善,尊老爱幼,是出了名的大好人,民国年间,她的门前曾挂过三个匾,一个是贤孝匾、一个是拾金不昧匾,还有一个是合乡匾。合乡匾是说乡亲们没有一个不和她和睦相处的,人人敬佩她,是个大好人。

特别是拾金不昧,民国初有一个山西商人把全年经营的一千多块大洋钱装在布袋里放到毛驴身上,准备回山西老家过年,可是转眼间毛驴驮着钱跑了,可把那个山西人给急坏了。

那头毛驴后来跑到了安贤贤家里,她一看有一头毛驴驮着个袋子跑进来了,她就到门口四处看了一下,“怎么没有人呀?”他把毛驴拴了起来,打开袋子一看装了许多洋钱,就赶紧喊大儿子让他写告示贴到了四个城门,怕有人冒来领钱,所以告示上只写了一头驴,没有写钱。

山西商人看到告示找到安氏家里一看果真是自己的,准备领走。安贤贤问他驴上面驮着东西没有?山西人说:“这驴都丢了,钱还会有吗?”安贤贤一看这是真的失主,就让儿子把钱袋拿给山西人看,说:“你数数看看对不对。”失主一看钱一分也没少,感激的说要分给她一半,但是她婉言谢绝了。其实安贤贤那时丈夫已经去世了,自己和三个未成家的儿子过着艰苦的日子。山西商人不知怎样报答,就跑到大街找了一家工匠做了个“拾金不昧”的匾,挂到了安贤贤的大门上。

【明慧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天,他对长史郭孝恪说:“现在魏公已经归附大唐,这里的人和土地都归魏公所有,我如果自己上表献给朝廷,这就是利用主上的失败,来为自己邀功,以求换取富贵,我视此为耻辱。现在应该把州县的所有土地和军人户口等整理登记造册,然后全部呈交给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
  • 为弘扬中华文化之传统精髓--孔子文化﹐纪念这位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远古就已经推行世界大同理想被尊为儒家思想﹐后来对世界文化史的影响举世瞩目﹐如今已经跨出国界﹐成为海外华裔继承中华传统和文化的基石﹐现今在华裔之中不断得到传承。今年在孔子诞辰2557 周年之时﹐美东中文学校分会发起﹐中美文化协会和纽约中华公所协助以及大纽约地区各个中文学校师生家长的支持﹐组织者们于在大纽约地区举办祭孔大典﹐籍由华裔第二代学习中文之过程中将中华文化孔子儒家精神寓教于乐﹐使之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合格人才﹐同时加强主流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
  • 金庸大师的武侠世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各个范畴、各个方面,在他的小说中都得到了绝妙不俗的展示与表现,包括医卜星象诗歌赋,琴棋书画菜酒茶,真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仅从医道而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塑造描写的医者就不下十数位。今仅从中择选出“四大名医”一一论述,博诸君会心一笑可也!
  • 10月1日,韩国民众300余人在首尔最大的华人城安山市集会游行,声援 1400万中国勇士退出中共,同时呼吁更多中国人认清中共本质,人人都克服恐惧,敢于唾骂中共,加速中共解体。此次活动由韩国退党服务中心、大纪元时报、法轮大法学会、韩中传统文化研究会等多个团体共同发起举办。
  • 【大纪元10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文宗台北三日电)第十届台湾台北文化奖讲座今天举行,台北市文化局指出,四位得主屏风表演剧团艺术总监李国修、人澹如菊茶书院主人李曙韵、当代传奇剧场创办人吴兴国、云门舞集武术教练徐纪等现身说法,传递传统文化艺术创意点滴事迹。
  • 传统的朝鲜民族服饰之美,不仅表现在整体设计的简洁明快和色彩的和谐统一上,还有着区别于其他民族服装的独有的审美特征和样式。在朝鲜民族传统服装样式中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源于朝鲜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民族气质以及宗教信仰,特别是源于其崇尚自然与和谐统一的质朴的审美意识。2006年9月29日,在韩国高阳举行了Paik Seol-Heon设计师的民族服装表演。以下节选一些作品供读者欣赏。
  • 藏人说:“天山有太阳月亮,人间有达赖班禅。”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那些曾经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或濡染的藏人被“洗脑”了,那些本来就是一张白纸的“空脑壳”被不断灌输了“革命思想”,加上相当一部分农奴“翻身”了,因此,中共自延安唱起《东方红》以来的造神运动在西藏同样赢得了一大片“新神”的地盘。毛崇拜的革命歌曲取代了藏人的达赖和班禅的颂歌。
  • 】(记者赖友容/台南报导)在台湾南部的后壁,每年的中秋节在优雅、古意盎然的古厝里,结合人文素养与艺术元素,举办一场“古厝月夜乐未眠音乐会”,9年来持续受到各界肯定与喜爱,参与的爱好者由百人逐年增加至千人以上的盛况。筹办音乐会的古厝主人黄崑虎先生表示,希望透过保留完整的古厝、各族群悠扬的乐音,唤起更多人对台湾土地与传统文化的认同。
  •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是传统文化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后来多用作“知错能改”。西晋时的周处,年轻时曾因为祸害乡里而被当地百姓将其与猛虎、恶龙同视为天下三害,深恶痛绝。
  • 曹操足智多谋,颜回大智若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