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俄间谍死亡:展示“微型核武”技术?

人气 6

【大纪元11月28日讯】(亚洲时报 罗少兰撰文) 前俄罗斯间谍利特维年科证实死于放射性元素钋210,他父亲形容儿子是死于一个极微型的“核武”,事件由一宗奈人寻味的离奇暗杀事件,演变成受高度关注的公共安全事件,工党政府内阁数度召开代号“眼镜蛇”的跨部门紧急应变会议,英俄关系顿时变得非常紧张。奇怪的是,特务暗杀手法以干净利落、不惹人注目为主,这次选用惹来全球关注的核元素,是否另有别情?另类核武是否已经诞生?

案件原先只由苏格兰场调查,现时情报机关军情五处及军情六处也加入调查行列;外交部召见了俄罗斯驻伦敦大使,要求提供一切可协助调查的资料。公共健康部门在利氏中毒当日到过的日本餐厅及酒店发现放射性物质,呼吁曾经到访该处的市民联络当局,至今有超过三百名市民求助。内阁成员北爱大臣凯恩首先打破沉默,公开批评普京,指他的所作所为严重打击自由民主,令英俄关系进一步紧张。

自警方证实利氏所中的是钋210后,舆论更加认定暗杀有政府支持,据称全球只有少数的核设施有能力生产这种物质。问题是,克里姆林宫要清理门户,手法何其多,一粒子弹、一次车祸就可达到目的,为何要用上高技术、易失控,而且备受注目的核原素?究竟劳师动众,所为何事?

正如利氏的父亲所说,他是死于一个极微型的“核武”,若凶手真的受克里姆林宫指使,背后克宫肯定在杀人以外,有其他普通人难以理解的目的。

近年成熟的核武国倾向生产小型核武,这次用上钋210暗杀或许是要展示驾驭核武技术的程度。美、俄、中等核武国因为大型核弹头开发成本高、实用性低,而且大约十五年就需要报销,所以近年开始发展小型核武,有别于大型的“战略核武”,这些体积细小的武器被称为“战术核武”,因为可收藏于公事包内,又称“公事包核武”。美国首先于 1991年研发生产,其后俄罗斯及其他先进核武国家也跟进,虽然俄罗斯曾经否认研制成“公事包核武”,但美国监察组织指俄罗斯不但拥有该种核武,而且曾经被车臣游击队偷走数枚,游击队更一度以这些核弹威胁莫斯科。

今年九月,以色列报章引述副总理佩雷斯表示,纳米化、微型化是未来武器的趋势,以色列将全力研发,原因是武装或游击队均以小组形式活动,故未来武器无须大,足以杀害一组人就足够。利氏遭暗杀证明“核武”可以微量使用,透过饮食及呼吸用于一个或一组人身上,核武除了可以如公事包般大小,也可向微型化发展,符合佩雷斯所形容的纳米化趋势。

俄罗斯是武器出口大国,这次暗杀事件获全球传媒大篇幅报道,而且利氏的死因经由西方国家警方证实,肯定是死于钋210无疑,对其他有野心掌握这种应用方法的国家,或可收广告宣传作用。据报伊朗在进行浓缩铀活动的同时,也计划进行钋研究,这暗杀新闻看在德黑兰眼中,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读。

此外,利氏在英国流亡六年间,跟同是流亡的前俄罗斯寡头布列佐夫斯基及车臣游击队领袖过从甚密,更汇聚成一股反普京力量,若车臣游击队真的如美国核武监察组织所指,曾经偷去俄罗斯的战术核武并以之威胁普京,那么这次用上核技术进行暗杀,就大有以牙还牙的意味,可收震慑、阻吓之效。

无论如何,英国调查人员至今对暗杀仍抱开放态度,仍循多方面进行调查,未有认定克里姆林宫是主谋,或许在猜度之余,也应抱持开放态度,因为利氏背景复杂,难以肯定调查结果会否另有所指。(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院方:前俄罗斯间谍李维宁科死亡
前俄国间谍遭人毒杀 关系人大喊遭人陷害
前俄罗斯间谍死因成谜 幕后真凶直指莫斯科
俄总统普京反驳与前俄谍死因有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