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扬 未上市公司身价水涨船高

标签: , ,

【大纪元12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罗莎编译报导)长久以来,资本巿场里公开交易的上巿公司一直被视为是全球经济活动的焦点,不过,随着石油价格的攀升、购并风潮的卷起、新兴巿场的大量吸金,未上巿公司已渐渐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

麦克.简森(Michael Jesen)是哈佛大学管理学院横跨经济学与企业管理学两方面的大师级教授,他在1989年就曾针对上市公司的未来性发表了一篇相当具争议性的文章。他表示,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上市公司在美国扮演了一个经济成长的主要引擎角色,但其未来重要性将式微。这个说法,引起当时各界的一片哗然。但金融时报近期的一篇报导,却表示二十年后的今天,在盛行并购的欧美各国,股票未公开发行的私募股权集团(private-equity group)已成为要角,它们的财力已足以购买许多大型的上市公司,且投资对象相当的多元化,对经济的影响也随着其规模的壮大而益形增长。

金融时报委托麦肯钖(McKinsey)顾问公司所做的150大未上市公司调查报告,是全球首份全面性针对全球最大未上市公司所做的完整报告,希望能揭开世界上几大私营及国营企业的面纱。结果发现油价的攀升已使中东及拉丁美洲的国营石油事业身价随之高涨,所以在此一未上市公司的排名中,前13大有12家都属开发中国家的国营石油集团,这些公司与上市公司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他们大多数的营收都会收归国有,而不是再用于业务上的投资,且在进行策略性决策时,目标也不在追求公司营利的最大化。不过也有例外情形,如沙乌地的Aramco石油公司就是将企业利润再投资以扩大生产及收入的少数成功案例。

另外,中国和印度等经济强权兴起后,外资争相汇入投资,许多当地的国营独占事业甚至是岌岌可危的家族企业都获得了空前的绝佳机会大肆扩展他们的巿场版图。

虽然,该报告中指出,该未上市150大公司的总员工数为1,300万人,与上市前150大公司员工总数1,900万人,相去不多。然而,若让未上市的150大公司在2005年上市,其总巿值为7兆美元,约仅及前150大上巿公司的一半而已,还差了一大截。这样大的差距让人联想到,未上巿企业背后所隐藏的财务及管理绩效不彰,尤其是排名最前面的几大石油企业,受限于其国有的制度限制之下,可能造成的营运效率欠佳。

一般公司若想使其股票在股票市场挂牌交易,都必须通过较严苛的规定,并达到资讯公开透明的标准,所以理论上股票上市是强化企业营运体质及财务绩效的可行良方。一向对国营企业控制甚严的中共政府就曾以在海外上市的方式,期能藉以改善国营事业效率差的经营绩效,例如1993年在香港上巿的上海石化公司,即是一具代表性的案例,不过广告商在为该公司进行上市准备时,竟意外发现,这家国营公司里居然还有警察队。允许该公司的股票上巿后,北京当局依旧拒绝将公司的大多数经营权让出,所以外界认为中共官方只是想要吸取海外投资人的资金,根本不愿意让出公司的控制权。

报导中最后指出,上市公司或许不会是全面性面临式微,但私募股权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以及许多政府仍捍卫其国家资产的情形下,未上市公司的崛起看来将不会仅是昙花一现。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纽约道琼工业指数首度站上一万二千五百点大关
财经简讯
财经简讯 人气 1
中国石化:油价上调十三次  炼油业务仍亏损
陈瑞隆:浮动油价考量物价稳定 明年正式上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