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渊点评】邓力群《春秋》……

朱学渊供稿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2月15日讯】(多维新闻网)据星岛日报(“二流”左派媒体)报导,中共“左派”精神领袖邓力群推出回忆录《十二个春秋》,“还历史本来面目”。一名通读全书的权威人士,将邓书对中央领导人的针砭概括为“恨赵(紫阳)、贬胡(耀邦)、怨邓(小平)、颂陈(云)、感宋(任穷)、扬李(鹏)、抬(胡)乔(木)”十四个字。邓力群刻薄评价赵紫阳,同时透露赵在六四事件之后接受专案组组长王任重问话时,放声痛哭一个多小时;一九九五年元老陈云逝世,赵紫阳赶到陈家吊唁,却被徾謍拒之门口。(又怎么样?)

邓力群八十年代期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致力维护中共传统意识形态。据悉,邓力群对赵紫阳(曾任总理、中共总书记)的心结,首先是对赵在经济领域放手私营济、在思想领域放任“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强烈不满,书中多次借王震等元老之口骂赵紫阳是“走资派”(也没说错)、“阴谋家”。

书中也提到几次邓力群与赵紫阳针锋相对的冲突,如一次书记处会议上,邓强调宣传工作中要反复宣传四项基本原则时,赵却说:“这种做法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没有饭吃。”(千真万确)

此外,在个人品德方面,邓力群对赵紫阳的评价也相当刻薄,他在回忆录中专辟一节,比较头号政敌“胡耀邦、赵紫阳的根本不同”。邓力群认为前总书记胡耀邦“直截了当,批邓力群就点名批,不同意邓力群什么观点,就直接说;一旦情况清楚以后,他就说没有事了,不记仇。应该讲,在这一点上,胡耀邦不搞阴谋,光明磊落;观点不同,他就讲出来,讲出来也是指名道姓。你把事情说清楚了,他也就烟消云散了…而赵紫阳却搞阴谋,他整了你,你还不知道他在整你。”(圆滑不圆滑,最终一个下场)

回忆录还详细描述了胡耀邦和赵紫阳这对改革搭档之间的过节,主要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八三年三月,赵紫阳批评胡耀邦在经济领域的高速度主张,中央经济工作主导权由书记处(胡耀邦)转到中央财经小组(赵紫阳);八七年一月,胡耀邦因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下台,赵在党内生活会上对胡的批判不遗余力。(少先队开会也一样)不过,邓力群也提到,在胡耀邦下台、赵紫阳代理总书记之后,胡启立曾经写信给赵紫阳、薄一波,不点名质疑邓力群的人马擅自改动了胡耀邦在那场党内生活会上的表态整理稿。为此赵态度鲜明地批示:起草档的人的违纪行为应该追查。(党的鸡毛蒜皮)

邓力群认为事件纯属误会,但其澄清报告“连个圈都没有(划),就压在那里了!”胡赵系统还向海外放风,导致香港各种报纸(“一流”左派媒体)开始骂邓力群“左王”。邓回忆至此难掩激动,指责“他们在这件事上欠了帐!”(为你立了牌坊)

尽管邓力群对赵紫阳似有切齿之恨,但在赵因六四事件中下台一事,也承认“赵可能也有些委屈。”书中透露,当时中央成立了专案组审查赵,组长是元老王任重,成员有中纪委副书记李正亭,还有一位是彭真的儿子傅锐。“在谈话时,王任重一提问题,赵就放声痛哭,一直冷静不下来。王让他冷静一点,赵一直哭泣不止,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哭党,还是哭自己?)

邓力群还提及九五年元老陈云逝世,没有通知赵参加任何治丧活动。赵紫阳自己赶到中南海,要到陈云家去吊唁,“结果,徾謍没有让他进去。”显然,陈云至死都对赵耿耿于怀,不能原谅他不肯在六四事件上检讨一下。(“左王”也有吃闭门羹的时候)

•••••(完)

(2/14/200622:26)

来源:新世纪(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朱学渊:评马英九说“六四不翻案,统一不能谈”
按语简评冼岩《认识中国的方法论──兼答朱学渊先生》
朱学渊:北大论文引用率被评零分 中国科研创新令人忧
朱学渊:胡锦涛愈来愈象李鹏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