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将送礼当成习惯

黎德怡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2月17日讯】在英国化妆护肤品公司工作,临近圣诞、新年,见到店中挤满了选购礼物的人,我起初十分惊讶,因为那些到底是很贴身的东西,除非是十分亲近的人,否则也不知道买些什么才适用。不过,礼品包装得漂亮,正是要吸引人去购买,甚至制造出个购买欲来。只是,圣诞前一个礼拜,已经有人拿着未拆封的礼物包来,说有朋友送他/她那个不适用;更有人根本未用过公司的产品,任由他/她去换,也不知换什么才好。其实,这个现象也不奇怪,因为有时要帮客人挑选好的礼物,他/她却比自己更没有兴致,只要包装得体,价钱不超预算便行了。

曾几何时,看见别人收到礼物,总是十分羡慕,自己买礼品,也觉得是享受,向往外国文化其中一个原因,正是觉得很多国家,送礼风气比香港兴盛。直至英国某个圣诞,收到女性朋友给我的礼物,那是一本即使我困在飞机十多小时,也不会有兴趣去掀一下的书。我当下提醒自己不要辜负人家一番心意,心里却仍禁不住咕噜:我平时跟你也有很多话题啊,给你的印象,不是个“书呆子”、甚至什么书也照样啃下的读书机器罢?

我确实知道英国送礼风气真的很盛,正如送我礼物的人,桌面上也摊放了不同种类、价钱、份量的礼品,正如她常常挂在嘴边的: “It’s all about giving and receiving!” 送礼,也是礼仪一种,以求心安理得罢。过了几天,我走到书局,看看有没有礼券发售时,又偶然发现那本书是“买二送一”促销类别,作为收礼的人,我的理智不断劝自己不要那么挑剔,心里却无奈得不能自已。

那本注定遭受我冷落的书,却勾起不少令我怀愐的片段:大学本科时代最后两、三个月,我连去影毕业相的心情也没有,但行经闹烘烘的书院时,两位因为忙于求职和读书关系,已经好多天没有见面的另一书院的好友,居然出现了,又赶得及在人群中找到我,走上前来递上一只Hello Kitty。那时的我,对Hello Kitty情意结未减,对毛公仔却已不再着迷,但因为出自真心真意,别人眼中的幼稚玩意,成为我最意料不到、最难忘的礼物之一。

也不见得跟收礼人关系密切,才可以选到好的礼物。又记得进了大学几个月后,有天收到一张明信片,片中猫儿倒在玩具熊怀里熟睡,定眼一看,那位寄出人,原来是跟我不太熟络的中学同学──那时坐过我附近的都知道我很爱猫──还不算是什么礼物,区区一元几角问候,却真叫人窝心!再想得阔一点,想到有次在堂上播放《玻璃之城》,我随口说很喜欢片尾那首歌,过了几天,真有个学生向我发了个电邮,他说晚上唱K时找到了“今生不再”的音乐录影带,还说拍得十分美,问要不要给我录一份….可知道,要give、要receive,以制造良好的感觉,根本不用很刻意,也不用花什么金钱、时间。

突然间,我想起自己父母,很庆幸从他们老一辈身上耳濡目染,学到比很多年青人更“前卫”、令生活更自在的思想。他们近十年来跟朋友、甚至亲戚,似是默默订下协议,于过年时节,也不一定周车劳动,受互相拜侯、送礼这些繁文褥节所拘束。那又不代表他们不够“老友记”,关系一定转差了,平日有空、有兴致,又或是要问意见,会出来见面,动辄可以在电话中谈上个多小时,甚至电邮不绝。 (也可能,正是这种不守俗礼的父母,培育出更不守礼的、连毕业相也省得影的女儿)。 说到底,只要喜欢,省却了礼上往来,也还是亲人、朋友,高兴的话,天天也是像是过新年。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新年送大礼 九评传遍马来北部
网上发帖租情人 如何谈情说爱?
环署:百货专柜情人节礼盒  七成过度包装
小情侣专爱平价情人礼  创意诚意是重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