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民党中央党部搬迁 泛蓝精神堡垒另展新页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3日报导】 (中央社记者林沂锋台北三日电)矗立在总统府正对面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即将在四月搬迁,这幢花岗岩大楼随着国民党失去政权,终于不敌现实的压力。在党主席马英九“只要精神,不要堡垒”的要求下,这座建筑将卸下泛蓝精神堡垒的象征,另展新页。

提起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发展委员会主委廖风德细说当年。他说,日据时代党部大楼是日本“赤十字会”所有,光复后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委员会接收,拨充为东南长官公署招待所。

民国三十八年政府播迁来台,由政府拨为国民党办公处所。民国三十九年一月五日国民党召开第一次中常会。

廖风德说,国民党在民磥C十九年三月以优先承购权,向国有财产局提出让售申请,以公告现值加两成价格,新台币三亿七千七百多万元成交。

新建党部大楼在民国八十四年四月动工,八十七年迁入,一楼是展览厅,二楼到十楼是各工作会办公室。十一楼为中常会会议厅和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办公室,十二楼作为大型餐会与会议举办场所。

党部大楼位于台大医院与中正纪念堂之间,面对凯达格兰大道与总统府遥遥相望。建筑设计师李祖原表示,国民党希望把党中央建筑设计成一幢“民主性的房子”。为了符合象征民主的要求,建筑物在设计上有三个指标,第一是现代化,第二是平实,第三是开朗。

党中央大楼最受瞩目的是前面的弧形围墙,李祖原说,当时在党部大楼前留下广场,很自然就设计围墙。围墙的效果是内外区分,有防护效果;围墙有四层楼高,使建筑物看起来不至于那么高。

围墙是否依风水建造,李祖原说,曾经私下讨论过风水,但是不足以决定建筑物的造型。不过,各种传说仍不胫而走,党部大门口挂着八卦,外传就有驱邪避凶的效果。前主席连战时期大门口挂有的屏风镜子,外传是党部门口太过于开阔,镜子有反射的效果,以免遭到“一剑穿心”。

大楼在前主席李登辉全盛时期启用,每周三的中常会党政首长云集,除设置常会听直通地下停车场的专用电梯外,全栋建筑物当时设置七十一处监视及门禁系统,维安系统森严。

不过,国民党在八十九年失去政权,支持泛蓝民众聚集党部大楼前,要求李登辉负责、下台,抗争接近一周,前中常委徐立德进入大楼时遭到打倒在地,台北市长马英九出面安抚民众时,还遭到蛋洗。

九十三年连宋配出马角逐正副总统失利,民众聚集凯达格兰大道长期抗争,党部成为抗争据点。民众利用党部上厕所、洗澡、睡觉,甚至警察驱赶时,还躲入党部避难,党部几乎成了泛蓝民众的精神堡垒。

前主席连战去年四月访问中国大陆后,中国大陆观光团是党部最常见的一群,由于中正纪念堂就在党部旁边,这两个景点往往是中国大陆团的必到之处。党工说,大楼一楼的摆设、五楼的展览馆、七楼党史馆都是大陆民众相当感兴趣的地方。

不过,随着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全盛时期党部大楼曾经高达六百人,未来将只保留一百人,十二层大楼显得过于豪华。另外,党的财务困难是不争的事实,党部大楼每年四千万元维持费是沉重负担,未来的新党部大楼只需八百万元,相较之下搬迁是较经济的选择。

另外,马英九一再强调卧薪尝胆、廉洁等形象,也和这栋金碧辉煌的大楼格格不入。即使国民党中评委彭荫刚愿意捐助一亿元,给国民党作为党务运作经费,希望中央党部不要搬迁,但是党中央还是决定搬迁。

卸下泛蓝精神堡垒的中山党部大楼,未来何去何从,相当受到关注。日前传出有意出售给金融机关,甚至交由公益团体使用,大楼前途待党中央拍板定案。

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表示,国民党在民国三十八年到台湾,五十多年来都以中山南路党部作为立足生根起点,不过在政党轮替压力下不得不处理,中山南路党部可说是功成身退。但是国民党的精神随着中央党部而走,中央党部在哪里,精神就在哪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