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胡志伟谈《百年潮》改组(二)

人气 4
标签: ,

【大纪元3月26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迪采访报导)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的杂志《百年潮》去年底改组了主要编辑人员。记者林迪为此采访了和相关人士有学术及个人交往的香港作家胡志伟。他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经过作出自己的解读和分析。下面请听记者林迪对胡志伟访谈的下半部分。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杨奎松,据我所知,他是写了很多好像是要辩明历史、揭开历史真相的类似文章,那么您对他的评价如何?

胡志伟︰我可以简单讲一下,杨奎松是年轻的一个历史学者,他是四大“天王”之一。他的著作非常多,有个历史网站,这个网站里边有一个杨奎松的文集,都是长篇的,都是关于国共斗争的近代史的那些论文,确实写得非常好。那个年轻人非常用功,而且文笔也很好。

他有一本最好的著作《西安事变新探》,他对西安事变的观点是与众不同的,在大陆不能出版,是在台湾出版的。

台湾老一辈的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张玉法,对他有评论,他说本书一改以往关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成为兵变的说法,对事变的直接原因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这里指出“红军宁夏战役的失利和蒋介石乘胜全力组织剿灭红军的作战”,是将张学良逼上了梁山的重要背景。

他强调“张学良想联共,而此时西北军事形势因中央军大批调入,剿共大战即将开始。红军决定南下其(就是说张学良)通过联共取得联苏抗日资本的努力,即将功亏一篑。所以张学良不得不挺而走险,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那以前总是说张学良是为了抗日,我看了200多本关于西安事变的书都是这么讲的。

但是他现在说根本与抗日无关,那是张学良走投无路,他的东北军一步步走下坡路,东也不行,西也不行;他除了大干一场以外,他不能改变他的衰败的命运。而且他里面指出,是张学良自己整个花花公子个性、桀傲不驯的性格所引起的西安事变。所以杨奎松这本书在中外史学界评价非常高,杨奎松实际上要比杨天石了不起,著作非常严谨,也非常沉得住气。

记者︰他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的东西,跟他当时能够找到比较机密的档案和长期封存的档案有关系,是吗?

胡志伟︰那主要是根据苏联解密档。苏联解密档就是斯大林时候韩战的时候,斯大林跟毛泽东来往的电报,全部做公开了。所以中国派学者到苏联把那个东西影印,回来以后翻译了以后,有一本文集。还有一个姓沈的学者,也写了关于那个朝鲜战争真相的。可是杨奎松下手下的早,而且我觉得他写的比较直率一点,没有太多的保留。

记者︰他写了一系列文章跟过去传统的宣传口径显然不一样,这对他后来个人有什么影响?

胡志伟︰因为这历史问题,好像也不是太大逆不道了吧。其实你不要提法轮功,你不要提维权,你写一些历史问题。如果历史你再要说些假话的话,那你怎么批评日本人窜改历史呢?所以这历史问题还是可以讨论的嘛。当然,杨奎松他写这些论文,他又没有写法轮功,他也没有写维权的东西,仅仅是个历史研究嘛,还是在大框框里边。大框框、小框框他都没有错过嘛,他又没有影响一个制度的存在,仅仅说一些历史的问题嘛。

有些事情你瞒不住的,现在改革开放了嘛。几十万、上百万的留学生到美国去,到欧洲去,到日本去,到澳洲去,真相当然是大致都知道。你如果不把它说清楚那才不好。

记者︰《百年潮》实际上它近3个月来,是新的主编在做了,你觉得这有什么变化吗?

胡志伟︰现在不是…这两期不是有写陈云呀,老一辈的革命家的回忆录。这个方向就好像…因为新的党史会会长叫孙英嘛,孙英好像跟以前的胡绳作风有不一样啦。现在大陆可以说有一个颠扑不破的定律,就是“宁可左一点,不要右”啊,你“左”一点那是观点问题,那“右”一点就是立场问题了。所以杨天石就是犯了立场问题了。

记者︰他们对你的观点从来没有过为难?

胡志伟︰你不能动不动扣帽子,这就是个学术问题。我们现在讲的是50年前或者80年前的事,你要扣什么帽子呢?我们所评论的这些人,都已经是古人了,都已经死了嘛。你说他好、你说他坏,那是一个个人的观点,一个学术问题呀,你不能说是一个法律问题嘛,学术问题跟法律问题能够分清楚就好。

(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马英九:蒋渭水为伟人  北市发行纪录片
北海青年:论中共的杀人魔王:中国的贝利亚---周恩来
双枪老太婆曾抗击共匪 被捕后处死
阳武:抗日英雄宋美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