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困境 宁做都市盲流也不去西部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4月10日讯】近几年,中国大陆中西部应届毕业生洪流,正在以越来越庞大的规模涌向北京和东南沿海大城市,而这股因“都市心”形成的盲流使得职业供给的不平衡加剧。学者呼吁,大学生需要转变“都市心态”的择业观念。

据南方周末报报导,“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成了北京大学生们普遍的就业心态。中央民族大学就业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去年73%的毕业生都是留在北京工作,就业去向太集中于北京了,“像我们学校的学生,要是到其他地方,即使是省会城市都是很好找工作的,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去。”

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万与413万,分别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据中共官方最近公布的数据表明,2005年仅北京、广州、上海、深圳4城就接收了人事部抽查的15个省市10.9%的高校毕业生。更有论者指出,近年北京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每年至少吸纳了全国高校一半的大学毕业生。

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长,这股就业洪流由此变得曲折起来,一些就业支流甚至正在演变成胡良奎式的大学生找工“新盲流”。

胡良奎是学广告专业的,当过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学生会副会长,如今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一家鞋厂看仓库,他的工资是每月800块钱。这个颇有点艺术气质的大学生不忘给自己幽上一默的说,“我们鞋厂我学历最高,不知道我算不算全国头一个?”

历经几番找工,今年3月6日,胡良奎入住深圳宝安北路人才市场附近的一家每天只需10元住宿费的“十元店”。在那里,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一些大学生正在陷入找工“新盲流”中。

“人才市场和“十元店”附近到处都是背着包、拿着地图、脸色沉重的大学生”,他住在一个挤了14人的小房间里,空气中弥漫着脚臭味。整栋“十元店”旧楼里,聚集了几百名来深圳找工的应届大学生。

上海浦东新区最繁华的陆家嘴地段,也汇聚了100多名和广州、深圳“十元店”里相似的外地大学生。他们住在一幢破旧大楼第12层的简陋房间里,名称更时髦些,叫“求职村”。他们入住短则几天,长则一两年。吃3块钱一份的蛋炒饭,住15元一天的架子床,早出晚归,出门光鲜,归来垢面。几十人共用一台热水器,甚至栖身门板之上……

在这些外地找工大学生的意识中,京沪穗深这样的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因“都市心”形成的盲流,这无疑加剧了职业供给的不平衡,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学者呼吁,大学生需要转变“都市心态”的择业观念。@(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李家同:动员大学生,协助放弃英文的孩子
李家同:辣妹毕业典礼——大学生没有校园神圣观念
万生:包容反人类罪后的恶果
向大学生宣导防忧郁 董氏基金会办两项竞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