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二次金改 学者:肯定政府调整金控减半脚步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6日报导】二次金改何去何从专题五之三(中央社记者林惠君台北十六日电)二次金改对金控业减半限时限量的目标,各界有不同的声音,甚至政府与民意代表为此进行辩论。行政院日前讨论将更谨慎执行二次金改目标。政治大学金融系主任沈中华表示,政府对金控减半不急是对的,但最终目的应是找出金控公司发展的市场。

二次金改中的目标之一金控减半原订年底前达成,不过,日前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指出,二次金改还是政府的政策、施政重点,目前仅检讨各界对前一阶段质疑,“停是不会停的”,但会更谨慎执行。

而金控公司监理机关-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一向对限时将金控减半持保守态度,对于府院及时踩刹车,金管会表示,府方的调整,证明金管会的方向是正确的,鼓励整并,但并非硬性要求整并。

暨南国际大学财务金融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林霖原本就对为何金控要“减半”质疑,并依效率与财务强度为指标,利用模型推算,最后推算出现有14家金控如配对合并后,效益与财务强度较强的金控公司为4到6家。

为何金融机构要整并,因为规模大就有竞争力?沈中华指出,整并要提高集中度,但台湾如以规模大的花旗银行或渣打银行为标竿,却未注意到这些银行是以全球为市场,“越大越好、全世界都在跑”,且以英语国家为市场,但台湾金控公司的市场在哪里?

“市场在哪里?”他提到,如台湾要把饼做大,成为区域银行,但“走不出去”,东南亚现在虽然有越南及泰国,但越南分行较多而已;东北亚的日本和韩国,但台湾也不可能作这些当地人的生意,而中国这块市场可作台商生意,目前却进不去。沈中华认为,二次金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问台湾的金融机构市场在哪里?而非整并后还在本地竞争。

林霖也提到,西方以前认为数大就是美,但现在是“专业就是美”,他说,世界最大的金融公司,投资报酬率并不一定是最高。在整并过程中,政府只考虑金控公司的竞争性,却未考虑到往后商品订价被垄断,社会成本的牺牲谁来吸收?

虽然初步为金控整并最适家数找到学理依据,但林霖认为,在整并过程中,政府应制定防止商品订价垄断的相关机制及考虑合并后对债权人的影响。他就担心,金融机构合并后,对中小企业放款的比例减少。

因此,虽然政府放慢金控减半脚步,不过,学者认为,应该要问整并后的最终目的为何,台湾金控公司的市场在哪里,及整并后对国内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也要考虑进去。950416

评论